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余絜
為什麼我要當心理師?答案從單純想幫助人,到漸漸看見自己。
作為新手助人者,初入臨床的我總會想在最短時間內促成個案好轉。有時語速越發加快,或在短時間內塞很多技巧。但這究竟是個案的需求?還是我的需要呢?我想更大的可能是源自於是「我」想要看到個案改變。
2025/09/26
2025/09/24
2025/09/19
DBT-PTSD 的特色與臨床應用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映辰醫師
DBT-PTSD(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PTSD)是由 Bohus 團隊發展,專為具有複雜性創傷經驗、情緒調節困難及自我傷害行為的個案設計。此治療模式結合了 DBT 的結構性與技巧導向,同時融入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與創傷處理的技術,特別適用於童年性侵、長期忽略、家暴等慢性創傷倖存者。DBT-PTSD 最核心的特色,是其強調治療的「階段性原則」。在處理創傷記憶之前,會先建立病人的行為穩定性與基本情緒調節能力,避免過早觸及創傷導致解離或自傷行為惡化。治療初期著重於正念、痛苦容忍、人際效能與情緒調節等技能訓練,並強化安全感與信任關係的建立。
2025/09/12
諮商心理師也可以是風趣的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張云軒
當說到諮商心理師,你會想到怎麽樣的一群人?
我在進入諮商研究所前,接觸過三位諮商心理師,他們的樣貌、工作取向都不一樣,但卻有一個共同點——溫柔。他們能夠聆聽我的困擾,接住我的情緒,然後溫和、不評價地回應我。我一度認為諮商心理師就是這樣的人,也嚮往成為這樣的人。
剛開始在馬偕自殺防治中心實習時,我努力以溫柔的風格嘗試與個案工作,但讓我覺得有點吃力和痛苦:來到自殺防治中心的個案似乎都陷入在深深的無望感中,有些還會以激烈的行為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這讓我在與他們接觸時情緒容易受他們影響、要處遇時感到無力感。
我在進入諮商研究所前,接觸過三位諮商心理師,他們的樣貌、工作取向都不一樣,但卻有一個共同點——溫柔。他們能夠聆聽我的困擾,接住我的情緒,然後溫和、不評價地回應我。我一度認為諮商心理師就是這樣的人,也嚮往成為這樣的人。
剛開始在馬偕自殺防治中心實習時,我努力以溫柔的風格嘗試與個案工作,但讓我覺得有點吃力和痛苦:來到自殺防治中心的個案似乎都陷入在深深的無望感中,有些還會以激烈的行為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這讓我在與他們接觸時情緒容易受他們影響、要處遇時感到無力感。
2025/09/05
DBT-PTSD:針對童年虐待所致複雜型 PTSD 的新希望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因童年虐待而留下創傷的個案。她們除了反覆經驗創傷回憶、惡夢與過度警覺等 PTSD 症狀外,往往還伴隨情緒起伏劇烈、自我傷害、難以維持穩定人際關係等困境。這些「複雜型 PTSD」的患者,對於一般的創傷治療常顯得成效有限,也容易在治療過程中退縮或放棄。近年來,隨著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的發展,研究者設計出結合 DBT 與創傷聚焦介入的「DBT-PTSD」方案,為這群高難度個案帶來新的希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