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看雅妮的報導有感而發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高爾夫球員曾雅妮,在2020年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及自己「…面臨低潮時,看甚麼事都很負面,練球練到走火入魔,一離開練習場就怕自己打不好,好像要一直看著球打出去是好的才會心安,…太用力的結果往往導致自己受傷,努力做更多不見得適合自己,反而把原本的優點弄壞了…」。「…會很怕別人的眼光……」。

之後曾雅妮給自己好好地放了一個假,也開始透過靜坐尋找內心平靜。「…過去太糾結,如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從繞著高爾夫打轉的生活,開始慢慢知道要怎麼生活,找回重心和自己,覺得找回自己的初衷、對打球那種快樂的感覺。」

透過曾雅妮的分享,我們看到她似乎運用到辯證行為治療中幾個重要的技巧來幫助自己: 「了了分明」、「用智慧心轉移注意力」、「改善當下」、「辯證」。

其中包括了了分明中的「參與」、「不評價」、「專一的做」……。讓自己投入在每一場練習、每一場比賽上(參與)。 將注意力放在當下,而不是與過去比較、與「球后」時期的自己比較。打每一球「…很像小時候一開始拿球桿的那種感覺」。(不評價、專一的做)。

當自己在受傷時,讓自己放一個假期,去旅遊、靜坐,但不是放棄打球,而是在打球和生活中找尋平衡。(用智慧心轉移注意力、辯證)。當然在接納自己的現狀、調整心態後(接納),也透過之後的練習,做再回到球場的準備(問題解決/改變)。

曾雅妮也分享她在過程的學習:「堅持、不要放棄現在實實在在在做的事情。內心的信念要夠強才不會被牽著走,那個力量要常常支持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再回來,一定可以再打好,我會繼續努力』。」(改善當下之自我鼓勵)。

(原始訪問載於2020年01月30日蘋果日報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