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太早墜入愛河,會讓人變得「邊緣化」嗎??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葉筱玫社工師



有邊緣性人格障礙(BPD)診斷的個案在各種關係上常有過猶不及的困擾。在愛情裡也是:九死不悔的墜入愛河、死生相許、至死不渝;但也常因過程的挫折而生無可戀、生不如死…

儘管浪漫關係對理解成人的BPD很重要,但在青少年階段這種相互依存關係的發展,我們卻知之甚少。2019年有一篇有趣的研究,檢視了青春期少女的BPD症狀與浪漫關係間的關聯。

之前針對BPD成人的研究已讓我們了解到,BPD症狀與在戀愛中不適切的情緒反應模式有關,包括在感到被拒絕時敵意會升高、或在有威脅性的互動情境時信任感會變得更不穩定;同時,對關係的滿意度較低,若伴侶之一有BPD診斷,其挫折、衝突、及暴力程度均較控制組高,這可能也跟他們戀愛的次數較頻繁但持續時間較短有關。

相對於成人的研究,青少年的發現則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有較多BPD症狀的人來說,浪漫關係的困難常在早期就開始產生。根據Daley及同事的研究(Daley et al, 2000),在高中時期的BPD症狀,可預測在其後四年間產生更多關係挫折、較低的伴侶滿意度、更多的衝突與攻擊行為、及更頻繁的浪漫關係。在另一份高中生的樣本中,Reuter及同事(Reuter et al, 2015)在控制性別、飲酒、家暴史後,發現BPD症狀可預測青少年的約會暴力。其預測力女性高於男性。最後,Wright及同事(Wright et al, 2016)也發現BPD與更高的青少年期的性活動有關。整體而言,浪漫關係與BPD症狀有高度的相關,但兩者孰先孰後尚不清楚。是BPD症狀導致更頻繁的人際挫折與衝突,或是在青春期間不良的愛戀關係惡化了BPD的症狀,又或支持性的愛戀關係可否減輕BPD症狀...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

此篇研究透過「匹茲堡女孩研究」*調查了2310份15-19歲年輕女孩的資料,來看浪漫關係與BPD症狀的共同發展(co-development)。本研究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想了解在青春期間,BPD症狀跟「浪漫關係的參與程度(伴侶的數目、關係的重要性等)」、及「對關係的不安全感(對不忠的擔憂及對維持關係的意願強度)」間的關聯;其次,研究者使用潛伏生長曲線模型(LGCM),來研究了BPD症狀與四種在浪漫關係中的特徵(包括「敵意/對立性」、「語言攻擊」及「肢體攻擊」的頻率、與「支持程度」)間的相互影響及時間優先順序,以辨識是否其間有因果關係。

結論指出,BPD症狀與整個青春期間,對浪漫關係的高參與度、及較高的不安全感有關。另外,在15歲時較多的BPD症狀,也預測了在15-19歲時更多的對立、語言及肢體上的攻擊性。但出乎預料的,在15歲時主觀感受到關係獲支持的程度愈高,預測在15-19歲時BPD症狀也會更急遽的升高;表示早期涉入親密的浪漫關係有其潛在的負面影響。這個發現顯示了青春期間,浪漫關係運作與BPD症狀間會交互影響,並為有BPD風險的年輕人提出了新的預防標的。

研究認為,與BPD相關的人際困境應在很早期就有徵兆。BPD症狀會增加青春期愛戀關係的衝突性(包括敵意、口語及肢體威脅與攻擊,甚至導致約會暴力),而重要關係的緊張程度也會增加BPD症狀惡化的脆弱性。研究建議能及早對青少年進行評估,並提供相關的心理衛生教育,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對愛情的價值觀、溝通方式、及健康的人際界限等,這些均能讓暴露於BPD風險的青少年,獲益良多。

*「匹茲堡女孩研究」Pittsburgh Girls Study,為一縱貫性、以社區樣本為主的大型調查,試圖了解行為疾患的發展模式及其共病。

參考文獻:

Lazarus, S. A., Choukas-Bradley, S., Beeney, J. E., Byrd, A. L., Vine, V., & Stepp, S. D. (2019). Too Much Too Soo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7(12), 199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