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核對事實的技巧「不是」詢問他人喔!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核對事實是 DBT 情緒調節技巧中,幫助個案改變「不想要的情緒」的技巧,主要的效果來自於透過「改變認知」來「改變情緒」,是一種非正式的認知介入。這個技巧會透過問自己問題,幫助個案釐清自己的想法、情緒,包括「1.我對事情的描述有加油添醋嗎?」、「2.這件事情的發生對我有威脅嗎?(令我擔憂的後果/結果是什麼)」、「3.假如發生我所擔心的結果,會是什麼災難?(我有沒有辦法因應)」

有為數不少的個案在練習這個技巧時,會誤以為是要去向他人核對,反而有可能會得到反效果。

比如,在學校的分組討論中,小草和小雅都擔心「今天的小組討論我好像沒有很多貢獻,大家會不會討厭我。」

小草做了期待中的核對事實的步驟:

問自己1:我對事情的描述有加油添醋嗎?
回答1:大家在這次討論前和討論後,對待自己的態度並沒有不同,所以這個擔心的情緒可能有自己的渲染效果。

問自己2:這件事情對我有威脅嗎?
回答2:如果同學不喜歡我,可能下次就不會想跟我同一組。

問自己3:如果下次沒有人要跟我同組,會是災難嗎?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因應?
回答3:其實我也可以找其他人,只是會有點失落,我還蠻喜歡跟大家一組的。如果我下次討論積極一些,或者我可以做討論後的紀錄整理,或者下次可以買些點心請大家,也許可以彌補我貢獻不足的部分。

透過這個澄清,小草的擔心從原本的80分降到50分。也有具體可以改善的行動計劃。

而抱著誤解的小雅,跑去找同學詢問「你們是不是不喜歡我?」被問到的同學感到一頭霧水,回答「沒有啊!」,小雅當下被安撫,但下次與下下次遇到相似的狀況,小雅可能會再次詢問、再次詢問、再次詢問…同學就開始覺得不舒服,甚至覺得小雅太敏感不好相處,此時,人際關係反而就受到干擾。

更甚者,如果小雅問到的同學可能確實其他她可以對小組貢獻多一些,客氣地同學可能會委婉地回答:「嗯…還好啦!但如果你可以多做一些,我可能會比較輕鬆。」但比較直接的同學可能會回答:「嗯…有一點… 」這時候小雅的情緒可能就會變得更脆弱,把要做作業的這件「問題」放在一邊,糾結在別人喜不喜歡自己,所謂的「核對」完全無助於調節情緒。

「核對事實」沒有反對求助行為/尋求支持,但建議先進行「認知的調整」,也就是先自己觀察環境進行核對,偶爾才穿插詢問他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