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甄嬛傳>中的優缺點分析

文/Perplexity AI +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過年期間,再次回看了甄嬛傳,覺得真是精采!問 Perplexity AI:「甄嬛傳中,甄嬛在幾個關鍵時刻都做了很正確的決定與決策,並讓後面的處境慢慢變好,可以幫我回顧有哪幾個時刻,她做了關鍵的決定嗎?」

1. 初入宮裝病避寵
決策背景:入宮初期目睹後宮險惡(華妃專橫、夏冬春被賞「一丈紅」),判斷「盛寵即危機」。行動:聯手太醫溫實初用藥裝病,避開侍寢爭鬥。結果:低調觀察局勢,培養心腹(崔槿汐),奠定後續反擊基礎。

昕韻心理師補充:這個時候的甄嬛,面對宮中險惡,必須在爭寵vs不爭寵當中採取優缺點分析,一旦爭寵優點快點獲得皇上的青睞,但很有可能缺點是導致後面的不幸,「為了存活多多觀察情勢」是當時甄嬛的智慧心目標,因此先決定不要急著爭寵,而是為了存活多鋪好自己的人脈,之後也證明,多元人脈的經營,好過於只跟皇上經營關係。

2. 倚梅園復寵蝴蝶計
決策背景:因小產失寵後,遭齊妃掌摑羞辱,意識到「無寵即無立足之地」。行動:冬日引蝴蝶落在斗篷,製造「祥瑞之兆」重獲聖心。結果:晉升莞嬪,重掌協理六宮之權,壓制華妃氣焰。

昕韻心理師補充:這個時候的甄嬛,因著之前的不爭寵,反而導致了困境,慢慢地她看到了「不爭寵的長期缺點」,於是她又再次轉移當下智慧心的目標,「要有效的讓皇上對自己產生好感,且不刻意激怒他人」,便施了此計。

3. 設計離宮修行與回宮復仇
決策背景:發現「宛宛類卿」真相,產女後心灰意冷自請出宮。關鍵轉折:得知家族遭難、果郡王「死訊」後,設計懷孕並以「鈕祜祿·甄嬛」身份風光回宮。結果:晉封熹妃,聯合端妃、敬妃扳倒皇后,為後期掌權鋪路。

昕韻心理師補充:此次的優缺點分析可以說是大智慧,在凌雲寺時不慎懷上果郡王的孩子,優缺點分析「回宮vs不回宮」,長短期的優缺點可以發現,回宮才能保全所有人的性命,包含自己及孩子,優點是長遠的,但所面對的缺點「再一次要回到宮內用盡心計,處處慎防,非常不安」,甄嬛決定聯合端妃、敬妃,一同合力擊倒罪魁禍首皇后,以達成「安全保命」的智慧心目標。

4. 滴血驗親危機化解
決策背景:祺嬪指控甄嬛與溫實初私通,發動滴血驗親。行動:冷靜質疑驗親水遭動手腳(白礬)利用瑾汐傷口轉移焦點,反控祺嬪誣陷。結果:皇后派勢力重創,奠定甄嬛「宮鬥最終勝者」地位。

昕韻心理師補充:此刻的甄嬛已經從之前多次與皇后交手發現,若有困境定要馬上解決,否則後患無窮,當自己被誣陷時,優缺點分析「為自己申冤vs不為自己申冤」,不為自己申冤其缺點將會遠遠大過於優點,因此甄嬛這次火力十足,核對事實替自己申冤,坐穩受害者角色,同時要求徹查清楚,智慧心仍然還是以「安全保命」為目標,但甄嬛已經開始朝反擊方向前進。

5. 弒君布局與權力收網
決策背景:發現皇上疑心雙生子身世,並毒殺果郡王後決意復仇。行動:刻意讓寧嬪以慢性毒藥削弱皇上健康,最終激怒皇上致其氣絕身亡,扶植養子登基。結果:成為聖母皇太后,徹底掌握後宮與前朝話語權。

昕韻心理師補充:最後時刻的甄嬛,看透了後宮的爭戰多時乃是因為皇上之殘忍作為導致,且皇上設計殺害了自己最愛的果郡王,優缺點分析「除掉皇上vs不除掉皇上」,仔細思考,若不除掉皇上將後患無窮,也會連累自己與果郡王的孩子,自己也會永遠待在危險之中。她同時也後悔了之前回宮的決定,原來當時認為是優點的決定,反而導致了極大的缺點「讓皇上毒殺了自己最愛的果郡王」,她決定不能再繼續陷落在危險中,故作此最後決策,智慧心仍然是「安全保命」為目標,但須拆除最困難的不定時炸彈-皇上。

昕韻心理師總結: 綜合看來,甄嬛善用「理性」與「感性」雙軌並行,可以做出符合both-and辯證觀的決定,貼緊智慧心,同時也如同辯證觀所述,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要有效的跟著時事情境脈絡變化。她總是靜下心來採取優缺點分析,決策皆緊扣「自保-反擊-掌權」,最後奠定自己的地位及安全,真的很不容易。這也是此齣戲精彩好看的部分,看一位女子踏入後宮之後如何了了分明有效的達成目標,有時候甚至得犧牲當下所愛,某些人的生命,最終活出劇裡值得活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https://www.gvm.com.tw/article/52502
[2] https://hk.news.yahoo.com/%E7%9A%87%E4%B8%8A%E9%A7%95%E5%B4%A9%E6%99%82%E9%96%93%E6%9B%9D-%E7%94%84%E5%AC%9B%E5%82%B3%E9%A6%AC%E6%8B%89%E6%9D%BE%E8%B6%85%E5%A4%AF-015449972.html
[3] https://blog.udn.com/rosylovesyou/6438618
[4]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22169
[5] 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5283
[6] https://nhuir.n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7052/1/40220012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