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辯證行為治療家屬技巧訓練團體的學習心得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蘇子庭 辯證行為治療為情緒受苦的人標誌出情緒失調的概念,來說明那些在努力之下仍然無法克制自己說出傷人的話、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自我傷害行為的人們正在經歷的困難。

情緒失調由生理脆弱性與不認可的社會環境相互增強;人們可能從父母的基因中遺傳負向的易感性,而最早接觸到的社會環境也由家人提供。在瞭解個案的過程中,家庭總是很重要的成分。同時,當一個人進到醫院,連帶著整個家庭受到影響。周遭的親友之中不乏帶有生理脆弱性的人,共同生活在類似的社會環境之中,面對家人的情緒風暴,每一次都是激烈的拉扯,對自己的關注總是只能排在優先順序的後面。難得有一個機會是我們可以把時間留給這些親友,進到他們的世界裡看看他們遇到的困難。

我們都知道與情緒失調共處是困難的事,然而與為情緒受苦的人相處也並不容易。親友團體調整了技巧的優先順序,試圖去貼近這些親友生活中的需要。在了了分明技巧的練習中,成員提到自己從未經驗過如此的放鬆時刻,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裡,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如其所是的現實中,累積過去可能是難能可貴的美好。情緒調節技巧的練習中,發現成員在長時間與案主相處的過程中,早已各自形成一套因應情緒的適應方式;從辨識自己的情緒開始,重新看待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在人際效能技巧的練習中,成員可以在考量自我與他人的前提下嘗試提出要求或拒絕。

這個團體到我剛進到醫院實習就開始,我跟著這些團體成員一起從頭慢慢學習技巧。當他們試著從對自己的諸多評價中去找出評價對自己的影響時,我也同時去檢視自己在跟個案工作時是不是也被同樣的評價困住;當他們試著去釐清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連時,我也同時去回溯我在面對壓力事件時是不是也太快去逃避、否認或轉化情緒而沒有好好照顧自己。觀察團體的過程中學習帶領團體的元素、跟著技巧學習的步調回到自己身上進行調整,除此之外也對這一群人有更多的認識。

在這些親友身上看見無助和堅強的時刻。無助是危機發生像在走一條又黑又長的隧道,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隧道出口的光亮;堅強是即使如此,仍然持續努力向前。將這一群人聚集成為團體,技巧的學習是一個部分,同時也有機會看見彼此在前進的路上並不孤單,為長久以來的循環注入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