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2021年DBT研討會及小講堂感想-5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臨床心理實習心理師 何宥榛
「辯證行為治療」這個過去曾在邊緣性人格章節看到過的治療法,就在工作坊的兩天中以一種更強勢的姿態告訴我它是一種具技巧性與可廣泛適用於各種疾病、甚至一般人都可從中獲得好處的治療法。

前來尋求精神科、心理治療的個案們,往往帶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難以負荷的情緒前來,儘管他們付出許多的努力,但似乎就是無法改變自己,對此,他們或許變得只能經驗到負面情緒、也或許要隔絕痛苦而連自己是什麼情緒都不知道了。而這樣的情緒失調可能讓自己被迫不斷重新經歷過去的痛苦經歷、相信自己再也無法忍受,最後間接或直接的導致人際關係的破滅。而DBT的核心技巧--接納與改變,這整個歷程中以四種不同的方式介入:在了了分明的練習中,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並且學著不去做評斷;在痛苦耐受的過程中,學會用有別與以往的方式來降低痛苦感受,接納自己當下的情境;透過辨識與描述自己的情緒來知道如何調整它帶來的感受;藉由新的人際技巧與尊重他人與自己以維持或建立穩定人際關係。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亦可發現了了分明的概念貫徹其中,每次課堂前的練習,都讓我感受到在專注於當下前,自己的心思是多麼紛亂與充滿評價,原來受情緒侵擾的不只個案,連身為治療師的自己也難以避免。課堂上介紹的各種技巧在教導個案前,自己亦是最佳的適用對象,當我可以將之使用於日常生活,並同樣學習如何調整與接納自己的狀態,我才有心力看見個案並知道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難關,並攜手邁向更值得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