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邊緣性人格臨床特徵、日常生活中社會背景脈絡、與情緒調節的關係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吳書儀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患者常有情緒功能[Carpenter, 2013]和人際關係障礙[Lazarus, 2014],然而,過去較少有研究描述 BPD 個案的臨床特徵,是否能預測情緒反應度,以及情緒在應對人際壓力時如何調節相關行為的表現。

因此,本研究邀請了152名完成基準線時 BPD 臨床症狀測量的 BPD 大學生個案,請其於研究開始兩週時間,紀錄每日日記,評估其日常面對人際或非人際壓力源時的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

其結果由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統計顯示,BPD 臨床症狀或特徵愈高者,能預測出個案有更多對日常壓力來源的負面和正面情緒反應,並且能預測與壓力來源類型有相互作用的衝動和行為。也就是,有較高 BPD 臨床症狀分數者,當這些個案面對人際類型的壓力源時,相對於面對非人際類型的壓力源,會有較高衝動性、較失功能的情緒調節行為、與較少具功能性的情緒調節行為。

本研究雖證實了 BPD 臨床分數高低,與日常人際壓力下具備較少正向情緒調節功能有關,但由於本研究是使用當日回溯及回憶記錄當日的狀況,因此可能有回憶上的偏差。另外,此樣本限於大學生樣本,較無法廣泛預測其他 BPD 個案。同時本研究 BPD 樣本數雖多,但缺少健康對照個案,因此局限了相對應的機轉比較或探索。

參考文獻:

Dixon-Gordon, K. L., Fitzpatrick, S., &Haliczer, L. A. (2021). Emotion regulation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features in daily life: The role of social contex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82, 67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