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生物社會理論運用在家庭互動中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Dr. M. Linehan 在其提出的辯證行為治療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理論:生物社會理論(Linehan,1993)其兩大元素包括: 1(先天)個體情緒脆弱性和 2 (後天)不能認可的環境,及彼此間互動產生的影響。我們來看看所謂不能認可的環境包括那些,家庭的互動如何產生不能認可的反應,及在家庭 DBT 處遇過程中,找尋可以調整的方向。

治療師要讓家庭理解的是個體情緒脆弱性和不能認可的環境兩者交互影響,可能會強化了個案失功能行為。「個體情緒脆弱性」指的是個體先天的特質,非指責個案;同樣的「不能認可的環境」,並非要指責家長或個案身處的環境,有時家長並未注意到,但卻在互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出現未能認可的反應,或不知道自己這樣的反應是無效、不認可的。

所謂「不能認可的環境」,過去可能以為指個案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嚴苛、暴力、虐待行為。其實,在與環境互動中個案感覺被忽略、批評、受到情緒性的傷害、缺乏溝通產生的誤解、感覺問題被淡化;有時個案未能表達出他想被認可的渴望、情緒、想法,造成自我不認可,這些都有可能產生不能認可的環境。

Hollander (2008)也提出互動中環境很容易出現、但不自覺的不能認可反應。例如可能在未理解個案之前、急著安慰、搶著解決問題,或轉到提出家屬個人經驗「…我以前也是這樣啦,沒關係啦…」;或是太早給建議「…你就換個角度想就好了啦,沒那麼嚴重啦……」、「…你不要理他就好了啦…」這些都不是認可。

甚至家屬可能會發現,同樣的說法在個案小時候,情緒很快就可安撫下來(家長當時傳達出的是認可);但到個案青少年階段時,聽起來就不是這麼回事,家屬明明用的都是同一招,卻變成無效的,或不認可的親子互動。(ex)小芳跟媽媽說:同學都不跟我玩;媽媽說沒關係啦,媽媽叫表妹陪你玩,晚一點我們再去買小點心吃…。 在小學階段可能媽媽這麼說,小芳就可以被安撫下來,但到了高中階段媽媽可能還是講一樣的話,小芳可能覺得媽媽不了解她,真幼稚、把自己當三歲小孩!

環境不能傳達認可的安撫方式,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例如家屬本身也受到情緒高張影響,困難表達出認可;家屬也可能已經盡力了,但他們可能過去也沒有被認可的經驗、不知道什麼是認可、如何認可(理解),或不知道認可有多重要;或誤解認可,擔憂或害怕如果自己「認可」個案的情緒是不是在「同意」個案的失功能行為、「縱容」個案,會不會讓個案更情緒化?!或有可能只是親子間「tone調不同」(Rathus & Miller,2015)。

在親子互動循環過程,也有可能出現不認可的回應,例如自己/對方情緒不斷升高、沒有精確表達、或和你期待的不同、或個別經驗不同,容易發生不認可的回應。

Rathus & Miller (2015)也提出三種不認可的型態,包括:
  1. 個案的想法、感受行為不分青紅皂白地被拒絕、忽略。(ex)「…都是你的錯啦、當初就是你……」、「有什麼好擔心的,那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2. 情緒表達程度低,被忽略、甚至被處罰。(ex)小芳和爸爸媽媽去演奏廳聽音樂,因空調太冷而打噴嚏、咳嗽、坐不住。媽媽制止、責怪小芳,說她來聽音樂會卻動來動去、沒禮貌…。小芳越來越不舒服害怕被罵不敢講一直忍耐,但都未說出自己是因為很冷的關係。 
  3. 針對想達成的目標或想解決的問題過度誇大或過度簡化。(ex)美國在雷根總統時代曾經的口號: 對毒品say no;台灣過去反毒也曾出現類似的口號,其實過度簡化了吸毒問題。 失功能的情緒調節又加上無效的環境互動結果,往往產生惡性循環,對親子雙方的負面影響,包括個案失功能的行為,親子關係的衝突與斷裂,迴避接觸,乃至於有效溝通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依 Dr. M. Linehan 之「生物社會理論」,若希望改善狀況,除個案學習種種技巧,其所處環境能認可個案也很重要。故治療師在過程中運用 DBT 技巧增強個案的有效的行為(對其生活目標有幫助的行為),減少不適切、危險的、失功能的行為,同時建構認可的環境。而家庭處遇就是希望透過介入調整個案所在的重要環境---家庭,提升互動品質使家庭有機會成為認可的環境。雙管齊下可同步、全面地協助個案和家庭。

參考書目

  • Hollander, M. (2020) :《協助自傷青少年:瞭解與治療自傷第二版》(邱珍琬譯)。五南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8)[Hollander, M. (2020). Helping teens who cut:Understanding and ending self-injury, second edition(邱珍琬, Trans.).The Guilford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8).]
  • Linehan, M. M. (1993).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Guilford Press.
  • Rathus , J.H. & Miller, A.L., (2015). DBT Manual for Adolescent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