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可的口訣:清 正 心 有 效 人
(1)「清」醒、注意對方:基本的專注、傾聽,包括口語與非口語訊息,保持開放的態度。態度積極、主動、開放的傾聽與理解。與對方同在並同頻,彷彿是對方世界裡的“人類學家”—帶著關心和好奇去了解注意、了解對方。
(2)「正」確回應而不評斷:認知到對方的經驗,他在想/感覺/想要甚麼,並如實的回應其情緒、想法、假設、行為。記得,當我們去辨識、描述、標定對方的主觀經驗加客觀的事件,嘗試理解不評價。
(3)讀「心」術:幫助對方澄清,問有助於澄清的問題。
在此時,我們嘗試理解並表達出那些未被對方表達的情緒、經驗。對方被理解,而得以理解、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正常的、可被接受的。(要注意的是,要與對方澄清,避免過度揣測或認定對方的意圖或動機)。
(4)事出必「有」因: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基於過去,對方行為發生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把對方的行為放在情境脈絡或時間架構下來理解(例如個體過去的學習經歷、不被認可的過去經驗、生理的障礙…等);接受那是基於生理因素或過去的學習的經驗;記得那個「人」,而不是他「糟糕的行為」。例如☉一個人很怕燙的食物,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小時候吃東西被燙傷過。
(5)承認事實有「效」的部分:肯定個體在他當下的時空情境,行為是合理的 (一般人也會有的反應、也會想這麼做),正常化對方的行為。例如☉…換做是我,我也會很擔心。
我們去尋找並反映現在出現行為的正確性、適當性、合理性、有效性。同時也思考當前情境、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反應、與對方目標的關聯性。
(6)表現平等、真誠的看待一個「人」,認可個人本身的價值,整體接受這個人。
我們視對方是有能力的,不把他當作是脆弱的,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一個人情緒敏感不等於不堪一擊。
我們帶著慈悲、關懷;平等尊重的態度,覺察人的全面性與複雜度。跳脫角色關係,去看見、反映、理解、相信對方;能力與優勢、困難與脆弱性、改變的希望等等。
參考資料
- 林納涵(2015a):《DBT技巧訓練手冊:辯證行為治療教學》(江孟蓉、吳茵茵、李佳陵、胡嘉琪、趙恬儀譯)。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2014)[ Linehan, M. M. (2015a). DBT skills training manual, second edition (M. R. Jiang et al., Trans.). Living Psychology publishers Co.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14).]
- Fruzzetti, A.E. (2019).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家長團體手冊。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