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2021年DBT研討會及小講堂感想-3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臨床心理實習心理師
DBT 概念中四個重要技巧:了了分明、痛苦耐受、情緒調節、人際效能,前兩個技巧屬於接納端,後兩個技巧屬於改變兩端,乍看之下會覺得接納與改變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但從實習的經驗中,我經驗到接納與改變的同時存在,以及接納與改變同時存在的重要性。

心理師實習是一個必須不斷面對自己的慣性、偏誤,然後嘗試改變的歷程,在實習的初期,我非常害怕出錯、做不好,甚至僅是被指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就會讓我感到害怕,這個害怕中隱含著我對自己的失望,也認為自己讓老師失望了...

起初我帶著評價(而不是接納)去看自己,我發現我非常害怕犯錯、害怕被督導這件事情之後,我再次陷入對自己的失望:我是一個實習生,但是不是連最基礎的學習都做不好?

每天帶著對自己的失望繼續工作,這讓我非常辛苦(我的老師可能也很辛苦QQ),於是我不想要再這樣了,於是我試著先去接納自己這個很害怕犯錯的狀態:是,這是我背負了很久的一個習慣,他有時候對我帶來一些好處,比如通常他督促我可以準備的更周全,他讓我在大多數時候表現的還不錯,那他現在對我有一些壞處,他影響到我很難去看見自己的問題,也讓我必須花費非常多心力在害怕、焦慮、緊張,因為整個實習就是一個「嘗試去做,看到自己做事的慣性,然後修正」的歷程,如果我繼續害怕下去,那我可能會沒辦法看到老師想教我的,也沒辦法把自己磨練自己成為更好的心理師,甚至可能會阻礙我想助人的初心。當我試著接受自己很害怕犯錯的狀態,我可以看清楚這個批評我的人是我自己,我可以看清楚自己害怕犯錯的行為模式影響到自己,此時已無關老師的評價,無關我自己覺得我不好或我很爛,並進而讓我體驗到:我想要做這個改變並不是因為我很爛或我不好所以我要改變,而是這個的害怕犯錯的行為模式已經影響到自己的學習了,那就去改變它就好了。

然而改變是來來回回的,一定會很常回到原先害怕犯錯的習慣裡,因此接下來也需透過不斷的練習改變技巧來鬆動自己的習性。但從這段歷程中,我看到當我對自己的情緒、行為、想法、做出評價的時候,通常會往「我很爛」的方向去想,那當發現自己很爛時,會有個反射動作是要維護或鞏固自己,因而抗拒做出改變,然而當我接納的時候,因為這無關我的好壞對錯,所以少了這份抗拒,也因此改變的選項可以更清晰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