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1

生活中的技巧:上班擠捷運篇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小雅和技巧訓練團體的朋友分享自己在上班途中使用技巧的過程。

因為和多數人上班時間差不多,早上最容易搭到最擠的那班捷運,雖然知道只要早一班就不用活受罪,但相較很擠的捷運,早起是一件更困難的事,因此,小雅開始使用技巧來解決問題。

2025/01/24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訓練~初階課程」《Q&A時間》part.2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資深主治醫師吳書儀
Q:請問如何不"過度同理"個案的自傷行為?

A:建議這題可以考慮參考吳書儀醫師技巧總整理的第18到51張投影片,就是要認可真實有效的行為。

什麼是有效?有效就是跟治療師的目標一致通常我們的治療目標都是要鼓勵正向行為,所以就不要過度增強自殺行為。因此記得,遇到自傷自殺行為,一定要先做鏈鎖分析。

要給予同理認可的時候, 主要:”專注傾聽”、”正確重述摘要”、”讀心跟辨識情緒”、”事出必有因,從過去歷史背景傳達理解”、”從現在真實有效的事件傳達理解”。

2025/01/17

一點DBT小技巧 讓你的門診更順利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陳威辰醫師
談到DBT,大家可能會覺得它是一個完整,高度結構化的治療。然而在目前的醫療場域及時間限制下,大部分的精神科醫師很難在門診時間內進行完整的心裡治療,多半以藥物為輔助。門診中的心裡治療模式多半改為簡短心理治療(Brief psychotherapy)。實際上,DBT 技巧也有單獨使用而非完整架構的模式。

筆者發現在「DBT技巧訓練講義與作業單」這本經典著作中,存在許多單獨使用也可以提升門診治療效果的技巧,也可以減少醫師在門診與病人爭辯藥物使用的損耗及無力感。以下分享筆者在門診中會使用的 DBT 小技巧。

2025/01/10

「要求」與「拒絕」如何恰如其分- (下)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當我們考量這十項因素後,就會得到一個存錢後的總價,根據這個數字,我們要來對照一下圖二,根據總價的10~100,來看我們需要如何調整我們「要求」與「拒絕」的強度。

如果根據圖一發現,要求的強度是在30,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大方地暗示」的方式來要求,同時要接受對方會拒絕我們。過去我們在被拒絕的時候會有很多情緒,這從個技巧的練習,我們就可以明白我們要求及拒絕的強度要多大。

2025/01/03

「要求」與「拒絕」如何恰如其分- (上)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我們常常需要與人互動,其中就會出現很多的「要求」與「拒絕」。《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白話文的意思是: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雖然我們沒有要治理國家,然而在每天的人際互動中也需要如同孔子所說,表現得恰如其分。

那要怎麼做才可以恰如其分,行在中庸之道呢? 辯證行為治療的人際效能技巧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及執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