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小雅和技巧訓練團體的朋友分享自己在上班途中使用技巧的過程。
因為和多數人上班時間差不多,早上最容易搭到最擠的那班捷運,雖然知道只要早一班就不用活受罪,但相較很擠的捷運,早起是一件更困難的事,因此,小雅開始使用技巧來解決問題。
首先:仔細觀察,雖然是同一班車,不同的車廂擁擠程度還是有差異,好,如果找到比較不擠的車廂,那麼厭煩的心情會減低1-2分;其次,仔細算算(描述),從家門口到辦公室的車班行車時間差不多20分鐘,並且,從上車的三站之後,就會有很多人下車,而捷運每一站的時間大約是2-3分鐘,因此,實際上真的感受到很擠的狀況大概就是7-9分鐘,算到這裡,小雅的厭煩感又低了1-2分。最後,小雅把自己喜歡的握力球放在包包中,如果真的很煩的時候,可以把手伸進包包中用力捏握(痛苦耐受的轉移注意力),這樣子也會有轉移注意力的效果,不舒服就可以再減低一點點,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小雅願意車出門搭捷運的動機就提高了。
同一個團體的朋友分享說,嗯!我也不喜歡搭很擠的捷運,相同地,我也更難早起,但是捷運很擠對我來說比較不是壓力,我的壓力是,要用跑百米的速度在擁擠的人群中穿梭,才能準時打卡。因此,我就告訴自己,還好我花了很貴的錢買這麼好的鞋子,就是要用在這個時間點,果然買對了(認知調整)。這樣,我的心情就會從煩躁改變為開心,並且有自我肯定的滿足感。
相同的情況,每個人不適應的點不同,而可以用來幫助自己調整情緒、適應環境的技巧也很多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