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我們常常需要與人互動,其中就會出現很多的「要求」與「拒絕」。《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白話文的意思是: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雖然我們沒有要治理國家,然而在每天的人際互動中也需要如同孔子所說,表現得恰如其分。
那要怎麼做才可以恰如其分,行在中庸之道呢? 辯證行為治療的人際效能技巧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及執行的方法。
從「DBT技巧訓練講義及作業單」一書,在人際效能講義8及人際效能作業單6中,人際互動裡要求或拒絕態度的強弱,可以根據「做決定時需考慮的10項因素」來決定,這十項因素為:能力、優先順序、自我尊重、權利、權限、關係、長期vs.短期目標、互惠原則(施與受)、事前準備工作及時機。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