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呂欣蓓
剛來到馬偕實習時,對於要推進改變端策略一直有明顯的困難,對於過去熟悉個人中心學派的我而言,這彷彿是一道艱深的數學題目,要弄懂並且融會貫通操作於實務之中,真是一大挑戰。然而隨著接觸的病人增加,看見他們深受痛苦的同時,也漸漸看見了他們所無能為力之處,可能是因為過去深刻的創傷;可能是小時候的童年逆境;可能是不斷遭受拒絕的經驗,他們對於人生、生活是無助的、無計可施的,「他們需要有個指引告訴他們可以怎麼走」,這個發現使我開始有信心來協助個案練習改變的技巧。
有趣的是,一味的推進改變,個案也是會抗議的。他們總是說「技巧好難,我學不會…」,或是說「人生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花力氣練習技巧」,其實個案們對於改變也會有很多的害怕,擔心自己做不好,正顯示他們的內心比誰都著急。這時候,心理師的「認可」便成為個案的加油站,有人聽他的痛苦、理解他的迫切、陪伴他的挫折,在這時候個案可以休息、可以懷疑,在他身邊的是願意接納、願意全然接納,而不是評價、苛責的人。當他發現眼前的心理師並不會像過去的人那樣評價、不認可自己時,此時心理師的認可漸漸轉化成個案對自我的認可,他也變得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那麼他也能夠有力氣再邁開步伐,走向改變的方向。
對我來說,DBT 也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功課,它讓我能夠在面臨實習挫敗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看見自己的心急;能夠在生活中應用人際效能技巧幫助溝通;可以練習自我認可,提醒不去陷入對自我的評價。而這樣從自身做起,才能在認可與接納個案的同時,看見個案真正所需要的改變方向,以自身作為教材並活用於治療中,陪伴他踏上這充滿荊棘的勇者之路,在旅程中學會接納自己、學會調節情緒、學會忍受痛苦,最終建立值得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