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amera.newbie on VisualHunt |
這個討論需要是雙方互動且時間限制在十分鐘內,並且應該留出時間讓個案問問題。第一步,治療師詢問個案是否熟悉檢查與抑制情緒相關的負面影響的研究,然後治療師在繼續下去之前先糾正任何個案自己想的錯誤訊息。
然後開始提到,RO DBT 的假設是個案在生物社會上學到不向別人表達感受,這樣就不會受傷,但其實研究顯示,隱藏感情不表達情緒,實際上會導致被社會排擠。(如果個案反對,治療師可以先認可個案過去使用的方法可能讓他覺得安全,但也有一些缺點,讓個案自己回想是否有哪些可能的缺點,例如一直是自己孤獨的存在,治療師會說這是「置身於部落之外並不是很有趣」)。然後治療師需要以 RO DBT 中的故事,誇張表現出來或模擬故事中主角的社會訊號缺陷,而不是理智地描述或談論社交訊號的樣子。這使OC個案能夠發自內心地體驗,在他自己的社交訊號缺陷的接收端可能的感覺,Dr. Lynch 的書裡面有推薦兩個故事來讓治療師誇張模擬,一個是關於一位一直假笑的同事;另一個是一位平板僵硬撲克臉同事。重點是讓個案自己體會到,如果自己跟這樣的人對談,會發自內心愈來愈不想跟這樣的人相處。所以記得要挑選一個跟個案自己不像的故事,(例如個案如果是一個很容易壓抑自己真實情緒的撲克臉,那治療師要說的故事就是第一個那個一直假笑的同事的故事喔)。因此治療師會跟個案說明,RO DBT 能產生變化的關鍵機制是,基於假設我們物種的生存,取決於我們能夠形成與部落或團體持久的連結。這種進化優勢需要發展複雜的社會訊號能力,允許一種快速和安全的方式來評估,和解決衝突並管理潛在的合作。因此,當涉及到人類能否成為部落的一部分時,社交訊號很重要!此外,為了支持這一點,研究顯示,在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怎麼說。然後要邀請個案討論自己的社交訊號模式、優缺點、影響、以及是否有願意投入改變的動機,有的話是甚麼,以增強個案對於治療的參與(eng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