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人際效能技巧:人際互動中的「微調」─要求態度的強弱(上)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吳宜蓉臨床心理師
「服務生,我們這邊少一雙筷子喔!」
「ㄟ弟,幫我拿筷子,我剛剛忘了!」
「不好意思,因為我坐在裡面,方便請你幫忙拿筷子嗎?」
「沒關係,我去拿筷子!」(不提出要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向別人提出要求時,很常會很細微地調整自己的態度?
以上面的例子,明明同樣是「提出要求,請別人幫忙拿筷子」,但我們的說詞與態度會隨著情況而有所不同,甚至有時候是決定不提出要求的。

會自然的有這些態度上的調整是因為人類是群居性的,大多數的人(包含你跟我)其實都是在社會中成長,從小到大與各種不同的人互動、溝通(不管是你認為的成功的溝通或是失敗的溝通),其實早已讓我們默默在心中有一把尺,讓我們去衡量,在跟不同的人互動、或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要「如何說」以及「說什麼」才比較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而這一些技巧,在DBT的技巧訓練中都有涵蓋喔!

「說什麼」的部分,可見延伸閱讀《DBT 技巧概念篇─人際效能DEARMAN》。
然而在「如何說」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直接講清楚這把態度的尺長怎樣─我們要多有自信、多堅定、或是是否接受別人的拒絕?也就難以在面對困難情境時可以有智慧地做決定,讓我們來看這個例子:

「我想要請假,為什麼上次主管有答應我,這次就不答應我?那這樣我還要再去跟主管要求請假嗎?那我的態度/立場要很堅定嗎?」─這是上班族A,在跟我討論完被拒絕的情緒後,所提出的疑問。

其實大多數時候,這位上班族A是可以適當的使用他所會的人際技巧,然而在遇上困難情境,或是當他的人際技巧不有效時,我們就可以回頭檢視看看這中間是否出現問題,包含他使用DEARMAN的技巧有沒有遇到困難,以及態度強弱與當下情境是否切合。

DBT 技巧訓練講義中就列出「要求或拒絕他人的態度強弱」所需考量的十個因素,協助我們去看清楚我們心中的尺,讓我們可以有彈性地針對不同情境有不同層次的要求。

關於這十個因素包含:能力、優先順序、自我尊重、權利、權限、關係、長vs.短期目標、互惠原則、事前準備工作、時機,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