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

書摘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Trauma Survivors, by Dr. Devika R. Fiorillo and Dr. Alan E. Fruzzetti, in Mindfulness-oriented Interventions for Trauma – Integrating Contemplative Practices 一書(2015)(中)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uMQsB4HPbYE
今天繼續介紹創傷個案的了了分明How技巧:

不評價地:在這裡主要協助個案不去標籤過往發生的創傷事件「應該或不應該」、「誰對誰錯」、「歸咎於誰」,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練習,若開始歸咎,經常會把注意力轉向責怪及抱怨的過程,將會進入一種怨懟、自責內疚、無法緩解的羞愧裡,對創傷個案來說,長期最痛苦就是無法克制的罪惡感與羞愧,帶來的傷害會拉的很長。整個治療過程,治療師幫助個案練習不評價,最重要是減少對自身的負面評價,所以我們非常謹慎且敏感於個案的評價性語言,觀察到以後點出來,讓個案也開始去觀察自己的描述方式,是否帶有太多的自我污名、不認可、還有責怪,協助他們能夠陳述事實,事實的脈絡、交互作用,而非評價,其目的是更多的自我接納。有時候在操作這個部分,不小心個案誤會治療師站在加害者的角度,幫加害者說話,所以治療師要描述清楚不評價的目的及緣由,鼓勵個案朝向療癒的方向而非怨懟的二分想法(非黑即白),因為長期的二分法帶來的缺點更多,也不一定對生活可以有幫助。當然,在描述創傷經驗歷史的過程,如果個案過於脆弱,我們一定要先陪同進行痛苦耐受的技巧,以免個案的二次創傷。重點並非描述創傷細節,而是帶著不評價的態度承認已經發生的傷害,接納目前受傷的自己。若做不到 acceptance,先從 acknowledge 開始,這是一個極需要陪伴的細部過程。

專一地:幫助個案回到 here and now,許多時候創傷個案的思緒及情緒停留在過往,很阻礙當下的生活,所以要陪伴個案時時刻刻回到當下專一的練習,甚至在會談中,注意到個案分心了,都要直接點出,陪伴回到當下。甚至用一些五感觀察的練習,例如一起喝杯飲料、吃點小點心、一起伸展身體某部分肌肉,轉一轉脖子,動一動四肢,定位現在的人事時地物,包含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現在是幾點,我們人在哪裡?陪伴專一的觀察,讓個案回到當下。

有效地:這部分非常考驗個案「智慧心」的能力及目標,如果多做幾次智慧心練習,個案比較能夠清楚知道什麼樣的目標是此時當下要追求的,並做出有效的舉動。許多時候帶著強烈的情緒所做的行動,都不能到達目標,反而離目標更遠,例如個案可能會說想要去報復毀壞施暴者,同歸於盡,這樣強烈的憤怒反應是可以理解,但長期來說的代價太高,我們就會需要重新跟個案智慧心練習,去了解個案真實的目的。那種「不甘心、憤恨」能不能轉化成長期對自己來說更有幫助的目標?如果個案一心想報復,也不會來做心理治療,根本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既然內在有部分的自己來求助於心理衛生,那部分的自己一定是希望朝向心理健康在追求,我們希望跟那部分的個案合作,幫助個案朝向更有效的值得活人生。帶著堅定信念的溝通,都是為了幫助個案有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