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感恩,幹什麼?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誼杰臨床心理師
看到「感恩」這個詞,不曉得你會想到什麼?是「就算OOXX…,你還可以OOXX,要知道感恩啊!」那種聽到爛的屁話嗎?還是不自主地會哼起「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的歌詞,那就不小心和我一樣洩漏出自己的年齡了摟XD

就像歌手林宥嘉唱的,「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每天的失望、挫折和難過從沒少過,幹什麼還硬要「感恩」啊?

其實我們大腦先天就特別容易注意到負面的訊息,而對正面的訊息則較容易忽略。這樣的不對稱機制讓我們可以優先處理壞消息而有助於迴避危險,提高在原始環境中生存的機率,是所有生物維生的本能之一,但也容易讓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要改善這個傾向,除了學習調節負面情緒的方法外,也需要平衡一下生活中對正面經驗的留意程度,「感恩」(gratitude)正是我們的好幫手!當我們「不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將每天生活中的小確幸拿出來感謝時,也讓這些正面經驗可以好好被仔細品味,而帶來更多的滿足和樂趣。正向心理學中有許多研究都證實,在生活中定期從事感恩的活動(就算你沒有寫下或講出來只是回想),都可以明顯降低負面情緒,增加正向感受。

在辯證行為治療的四大類技巧中,「感恩」可有許多結合應用的方式。首先,「感恩」可說是辯證策略「從檸檬搾出檸檬水」(making lemonades out of lemons)裡的關鍵元素(參見林穎醫師於粉絲頁分享的《從檸檬搾出檸檬水》一文),即便從生活的挫折中,都可能找出某一面值得感恩之處,正如同據說是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所說的:「Some people come in your life as blessings; others come in your life as lessons(有些人進入你生命中是老天給你的祝福,有些人則是老天給你的學習)」;生活中面臨到的問題,正是讓我們練習新技巧或突破舒適圈、知曉自身不足的好機會。這意思不是說難受痛苦是自己多想的,而是要”平衡報導”值得被看見的另一面。

「感恩」還可以做為痛苦耐受技巧中以「比較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譬如說:雖然手機掉到地上刮到保護貼,還好沒有像同學那次一樣嚴重到無法開機需要送修,感恩~),或是以「替換情緒」來轉移注意力(譬如說,特別寫下想感謝的話給某個人,不論是否有送出這個訊息,寫的當下都會給自己帶來正面的情緒)。

時常感恩的人,正向情緒提高,會更願意幫助別人、有同理心,這有助於人際效能技巧中的「維持關係(GIVE)」,自然更容易交到朋友。

最後,在情緒調節技巧的部份,「感恩」是與「妒羨(Envy)」完全相反的行動,如果你常常「人比人氣死人」時更要好好用用 ^_^。「感恩」本身也是累積正向情緒的活動之一,可以增加我們對生活中正向經驗的覺察。而在依據你的價值觀來建立值得活人生的行動中,每次只要有完成一小步,就是可以「感謝」自己(自我增強)的好時機!另外,許多人推薦可以在睡前,寫下或於心中回想今天想感謝的幾件事,這能夠減少入睡前的反芻思緒,改善睡眠喔~

有人可能會問說,如果今天沒發生什麼特別正面的事怎麼辦?其實訣竅就是任何很小的人事物都可以,就看你有沒有留意到,經過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

我們可以感謝早上出門時遇到暖暖的陽光,坐捷運時在他父母懷裡對你微笑的小 baby,開超快讓你不會錯過那班高鐵的運將,臉書上和你打屁按讚的老朋友,夜深人靜突然不想睡覺時聽的很有感覺的那首老歌(半夜寫這篇文章時感謝李宗盛的歌陪著我XD)... 甚至,不久前看完對岸的新聞報導後,我覺得也要感謝晚上回到家,按下開關就有電可讓燈量、讓熱水器燒溫水洗澡 ^_^~

感恩您今天也讀到最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