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悲傷的人可以使用什麼DBT技巧?(2)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失去了摯愛,就彷彿失去了部分的自己,許多人在喪親、失戀之後陷入了悲傷的心情,無精打采、生活空虛感強烈,即使想打起精神也覺得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我們會感到悲傷是因為曾經深深的愛過、曾經深刻的交流、曾經共享過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

DBT技巧(了了分明、痛苦耐受、情緒調節、人際效能)在這個時候,都可以提供幫助,如果您發現身邊的好友深陷在悲傷中,您可以先陪他做點了了分明的技巧,上一篇介紹了「觀察自己的悲傷」,我們繼續往下:

2. 參與 或 不參與自己的悲傷

了了分明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稱為「參與」,當我們「參與」時,要記得「不評價、專一、有效地參與」。如何應用在悲傷的人身上呢?

所謂「參與在自己的悲傷」,有點像是進入悲傷的感受裡,像是悼念離開的人,容許自己進入悲傷的表達與行動裡,讓自己流淚、思念、回憶我們的摯愛。不評價、不去批評過往發生的事件,兩人發生過的種種,都允許自己回憶;讓這些回憶像是播放一段影片般的在我們面前,我們隨著影片的起伏產生心情上的起伏,傷心的地方就掉淚,憤怒的地方就去感覺自己的怒火,自責的部分就去感覺自己的垂頭喪氣及抱歉,快樂的部分也允許自己笑出來,這些感受都非常真實,我們要認可回憶帶來的感受及情緒。

此外,「一次回憶一部分」亦是一種有效參與在悲傷情緒裡的方法。例如,兩人互動的某一個夏天、兩人某一次重要的交會…等等。當然,這有點難以控制,有時候回憶就是像被牽引一般的一口氣會拉出很多很多,一個事件會隨著一個事件,都從記憶深處被拉出來,然後一瞬間我們就深陷悲傷裡好似被淹沒,所以,為了有效的哀悼,鼓勵大家回憶時,先一次回憶一個片段就好。舉例來說,外婆過世的時候,經常想到她對我的好,例如「她知道我喜歡吃芒果,所以每個夏天她就會削一整大盒芒果冰在冰箱,就只給我吃」,光想到這個部分我就開始有一種由衷的感動之情,這個悲傷的歷程,一方面幫助我確認我曾經被外婆好好的疼愛過、非常踏實的重新回顧那些被愛的經驗並心懷感恩,這也是悲傷情緒所帶來的功能:「重新回顧曾有過的美好,把對方給自己的愛長存在心中,繼續珍惜地活下去」,這也是參與在悲傷情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

很自然的,當我想到外婆切芒果給我吃的回憶時,可能就會想到另外一個她對我好的片段,例如「對我的另一半非常接納,總是用很友善及疼愛的方式對待我們,愛屋及烏」,我就會不只感動了,我可能就開始想哭了…就這樣,一塊回憶加上一塊回憶,很快速地,我的悲傷就會堆疊飆高到一個程度;取決於我的耐受能力,有時候我可以允許自己回憶許多片段、哭泣很多,耐受高程度的悲傷,隔天仍能有效的投入生活;可是,如果我隔天一早就有很重要的行程,今天晚上則不太適合很高程度的悲傷,最好是到一個可以耐受的範圍,然後就先對自己喊聲停,放下參與,回到觀察悲傷不被其黏著。

換句話說,在悲傷過程要練習去覺知:「當參與悲傷造成生活目標受阻時,先從參與退開,只觀察」,就像上述回憶外婆的過程,有時候我會想到回憶A感動不已,又回憶到B片段、C片段、D、E、F、G、H片段等等,然後悲傷情緒如同暴風雪快速地堆疊,然後我可能會停不住哭泣…造成隔天整個人爬不起床、萎靡,可是偏偏又有重要的會議要開,帶著紅腫的眼睛到了開會現場,把與會人員嚇了一大跳,然後自己腦袋也有點使不上力,無法專注在會議裡…這樣就會後悔前一晚允許自己無止盡的悲傷,讓隔天付出很大的精神代價。所以,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的行程,是否可以讓自己參與在悲傷裡,及參與到什麼程度,當參與悲傷造成生活的目標受阻時,我們則要練習「不參與」,但是不代表我們壓抑悲傷,而是退開一個距離,先單純做悲傷的觀察。

幾次經驗下來,我練就了回憶外婆時的「小哭/中哭/大哭」,如果明天不用上班,讓自己大哭宣洩一下對她的思念,如果隔天有很重要工作,我就讓自己小哭一場,然後就休息。慢慢的幾年下來,我也發現流淚只是悲傷多元行為表現的其中一種,更重要的是,好好記住外婆給我的愛,經由內化這樣的感情,有一天也學習付出去愛身邊的人,這樣的意義長期更勝於單純流淚的表達。當我意識到這個層面時,便不再害怕悲傷這個情緒了,學會將悲傷的眼淚轉化爲更高層次的意義,換句話說,這是更高層次之「有效地參與」在悲傷裡的展現,能有這樣的轉變,是很榮幸的;這也是近代悲傷輔導裡經常提及的「創造意義」。

這就是第二步,參與不參與悲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