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DBT技巧概念篇—情緒調節(與情緒相反的行動)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自信心,就不與人互動?
你正在經歷感情、工作上的挫折,所以躲了起來?
你眼前剛好有個大好機會,但卻猶豫是否做得到,而裹足不前?

2018/06/19

DBT技巧概念篇—了了分明(中性地做)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李咏庭臨床心理師

Photo credit: liveoncelivewild on Visualhunt

我們總是不停的在評價各種經驗。

「這真無聊」
「是我不夠好」
「必須這麼做才是對的」

但往往難以發現,在評價的同時我們也戴上了有色眼鏡,
用我們所以為的方式來去界定他人,也界定自己。

在了了分明中,
「中性地做」是讓我們練習撐出一個空間,
有意識地將評價的想法放到一旁,
如實的接納人事物所展現的各種姿態。

2018/06/15

辯證行為治療師(DBT therapist)的訓練簡介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Photo credit: Andy Bright on flickr)

一、前言: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中的一員,是針對重複自殺/傷個案發展的治療模式,也被延伸使用在其他複雜性問題的個案身上。這些治療模式依循CBT實證為基礎(evidence based practice, EBP)的精神在研究當中顯出相當的療效。

台灣近幾年有文章介紹 DBT 的治療作法及療效,卻沒有關於治療師訓練的文章,本文將介紹 DBT 的三個訓練課程,提出相關訓練模式的分析說明,並簡單陳述台灣目前 DBT 訓練發展的狀況。

2018/06/13

重複自殺個案家屬工作—辯證行為治療技巧之親友團體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我幾乎隨時都在擔心孩子是不是又傷害自己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才可能讓狀況改善,自己甚至有時候在想,如果我死了,是不是就不用看孩子這樣受折磨……」這是不只一位父母親的心聲,這些家庭中孩子有重複自殺自傷的問題,親人也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