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偕DB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偕DB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1/25

我是一位愛音樂的精神科病人(下)

文/辛曦
實習到了最後一站是選習,但我沒有選擇的權利,學校實習組開會再開會,我的用藥要公開透明,也要開診斷書確認我的診斷,可能連病歷都想看的程度吧,可說是毫無病人隱私可言。終於可以實際到醫院實習了,而且是間看似善良的醫院,沒錯,意外又發生了,對我來說是意外,但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是他們的預先因應,我實習第二天就被實習單位護理長帶去護理部主任辦公室,可以想想看,只是一名護生,光在路上遇見督導級的大人物都要畢恭畢敬,第一天實習頂多介紹環境,第二天就被帶去最高長官的無人超大會議室,目的是什麼,羞辱,微笑且輕聲細語慢慢的說,「你覺得你以精神科病人的身份做護理師會如何」、「你覺得依你的病情會不會給錯藥」,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在試探、在羞辱,我非常緊張,甚至恐慌症都要發作了,但我在心裡告訴自己一滴眼淚都不能掉下來,保持冷靜。我不知不覺的在使用一個技巧叫 FAST,「公平、不過度道歉、堅守價值觀、誠實至上」,漸漸的我越來越冷靜,雖然事情已經慢慢來到護理部主任要我自願退實習,但是實習才第二天的我,什麼事都還沒開始做就自願退實習?!這會不會太誇張!

2023/01/24

我是一位愛音樂的精神科病人(上)

文/辛曦

序幕


18歲時發現自己有很大的悲傷襲來,住宿的我不想被室友發現我想哭而在就寢時間拿著書去宿舍裡半夜空無一人的自習室,坐下攤開課本就開始無聲大哭,哭了幾天之後不想自己哭到生病而鼓足勇氣用了張老師的e-mail方式來求救,幾次的通信之後又鼓足勇氣到學校的學輔中心求助,開始了在學校諮商的日子。

2023/01/08

DBT治療師的日常隨筆-我如何在生活變動中重拾安定並在工作岡位上堅持

文/馬偕醫院辯證行為治療團隊 治療師
想以這篇文章來做個宣傳和廣告~
套句同事說的話「DBT需要繼續的發展和推廣,而現有團隊中的我們越來越老,我們需要新血的加入」。如果你想學習這送禮自用兩相宜的治療模式,歡迎你來成為我們的夥伴,無論是全職實習生(招募中)或者代訓人員(代訓模式進行中),這裡都歡迎。

在專業生涯中,能有這樣一年浸泡在DBT裡,以及被偏高危的個案圍繞,很值得!因為有督導、有團隊當後盾,隨時支援。獲得帶得走的技巧和能力,專業及個人都受用。讓我們一起同行,讓DBT的概念和精神逐步植根於你的生活吧!

2022/11/27

PURPLE 個案分享

文 / 辯證行為治療團體一年期畢業病友 Purple
這幾年,從認識 DBT,到開始能夠應用 DBT,我其實花了很長的時間。練習技巧的時候,除了會有「做不到」的挫折感,也會陷入「不想改變」的執念中。但是很慶幸自己仍然願意不斷的嘗試,生活也就有了改變。改變最多的,其實是我與他人的關係。尤其是對親密關係的認知,已經慢慢從依附轉變為信賴。這是我在經過與他人無數次的摩擦、碰撞之後,才逐漸能夠經驗到的平靜。

2022/09/23

戒癮治療師一定要知道的DBT戒癮技巧設計思維(下)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黃予岑諮商心理師
【Q:請問團體技巧的安排順序是否有什麼理由呢?了解原則平時可能更容易運用。】本文章為回答2021/10/01之DBT辯證式戒癮小講堂線上研習之學員提問。

第一次辯證式戒團體後的優化計畫

  • 第一周主題:辯證式戒癮、鏈鎖分析。
  • 第二周主題:了了分明What、How。
  • 第三周主題:澄明心、替代性叛逆、適應性否認。
  • 第四周主題:危機生存:STOP、TIP。重建新世界:衝動衝浪。
  • 第五周主題:斬斷牽連、社群增強。
  • 第六周主題:危機生存:轉移注意力ACCEPT、五感撫慰、改善當下IMPROVE。
  • 第七周主題:情緒調節:描述情緒、改變情緒:相反行動。
  • 第八周主題:改變情緒:問題解決、總複習和結業。

2022/09/16

戒癮治療師一定要知道的DBT戒癮技巧設計思維(上)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黃予岑諮商心理師
【Q:請問團體技巧的安排順序是否有什麼理由呢?了解原則平時可能更容易運用。】本文章為回答2021/10/01之DBT辯證式戒癮小講堂線上研習之學員提問。

為什麼我選擇 DBT 辯證式戒癮來協助案主戒癮


DBT 辯證式戒癮團體是一個全方位預防復發的戒癮模式,協助成癮案主從了了分明開始活在當下,學習觀察、描述、參與,並且透過不評價來降低對自己成癮行為感到羞愧、罪惡感的經驗/壓力,並透過專一且有效地做來促進戒癮目標的達成。

2021/03/19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當我抬頭仰望星空

文 / 辯證行為治療團體一年期畢業病友 Purple
此為接受 DBT 治療病友 Amy Chang 為粉絲頁繪製的插圖
此為接受 DBT 治療病友 Amy Chang 為粉絲頁繪製的插圖

經過一整年辯證行為治療的課程,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轉變,最明顯的地方莫過於自己目前的工作即將滿一年。還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自己在各方面的稜角很多,血氣方剛,不懂得人情世故,處事態度不圓融,不小心得罪人還把對方當朋友。所以當我對「了了分明」技巧還不那麼理解的同時,就先開啟了「人際效能」技巧的練習大門。

2021/02/26

精神科急性病房護理師分享應用辯證行為治療元素於嚴重邊緣性人格個案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急性病房 張維娟護理師 個案為一29歲女性,因為求職工作屢次失敗、經濟壓力、及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多次嚴重自殘自傷後入院。住院期間,當其對外界不滿的憤怒情緒來的時候(不管是因為病房現場、或因過去情境與現在狀況交織的誘發),仍在病房有包括搥牆、撞頭等嚴重自傷行為,同時也容易對病房工作人員或病友暴力相向。

2021/01/01

辯證行為治療家屬技巧訓練團體的學習心得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蘇子庭 辯證行為治療為情緒受苦的人標誌出情緒失調的概念,來說明那些在努力之下仍然無法克制自己說出傷人的話、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自我傷害行為的人們正在經歷的困難。

情緒失調由生理脆弱性與不認可的社會環境相互增強;人們可能從父母的基因中遺傳負向的易感性,而最早接觸到的社會環境也由家人提供。在瞭解個案的過程中,家庭總是很重要的成分。同時,當一個人進到醫院,連帶著整個家庭受到影響。周遭的親友之中不乏帶有生理脆弱性的人,共同生活在類似的社會環境之中,面對家人的情緒風暴,每一次都是激烈的拉扯,對自己的關注總是只能排在優先順序的後面。難得有一個機會是我們可以把時間留給這些親友,進到他們的世界裡看看他們遇到的困難。

2020/12/25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5):仁慈關愛

文 / Midori Chen 目前我正在練習「仁慈關愛」這項技巧,以及重新建立課本提及的「價值觀」,這世界不會為了我們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同時接納自己的疾病,這樣的改變,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勇敢做自己的主人,這世界也不全然拒絕精神病患,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愛與接納,有些人或許會用「正常」或「不正常」區分生命,面對這樣的論斷,不要望著星空惆悵,瀟灑幽默以對那些偏見即可,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每個人都是主特別的創造,我十分喜愛聖經中所講「彼此相愛,便能掩蓋罪」,因為「愛」能激發很多不可能的事,甚至是奇蹟,請深信這世界一定有人愛著你,就算你認為沒有,也請你一定要活在當下愛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己,這樣的請求或許過分,也或許是陳詞濫調,現在看似回頭無岸,不代表未來沒有人在等候你和珍愛你,以上這些是我生病十幾年來,和練習DBT的日子,得到最深層的領悟,從無數的埋怨到無盡的感恩,我的內心終於得到我渴望的平靜,我想祝福天底下,所有精神病患,都能自由翱翔天際,即使受傷太重,現在無法振翅高飛,就先暫停休息一下,浴火鳳凰的那刻一定會到來。

2020/12/18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4):轉念與執意

文 / Midori Chen 暫時離開這誘惑自縊的空間,起身洗澡,專一地淋浴,感受水溫的變化,吹頭髮時,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想起自己的口紅不見了,於是,計劃等下穿好衣服要去附近的屈臣氏,買一支新的口紅,在走去屈臣氏的路上,我聽著快版的英文詩歌,並對嘴跟著唱,轉移自己還是想回家躺床的注意力,到了屈臣氏,寬敞明亮的空間中,有好多個開架美妝櫃位,剛開始有點不想挑口紅想回家,我想想優缺點,我找不出現在選擇回家躺床任何的優點,反而是繼續待在屈臣氏挑口紅此事,有許多優點,而我同時也覺察到我的痛苦指數慢慢在下降,於是有效的做,就是完成我的目標,買一支新口紅,我開始專心口紅試色,每個專櫃的口紅和唇釉的顏色,我都先擦在手上,然後再用卸妝水擦掉,記住哪幾色比較適合我,重覆幾遍後,我完全投入在挑口紅這件事,也沒有任何想回家躺床的念頭,由於有太多專櫃,試色完後,內心糾結一番,終於選出一支口紅,走出屈臣氏,看看手機,才發現自己竟然在屈臣氏待了快兩個多小時,那時的痛苦指數也降到零,在回家的路上,認可自己的努力,自我撫慰買了愛吃的地瓜薯條。

2020/12/14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3):低迷與迷惘中認可自己

文 / Midori Chen 願漸冷的日子,不再有人用燒得痛紅的木炭,替自己取暖

就算你已點火,看似來不及消逝的煙霧,還是有機會逃出創傷和疾病的設局

生命不會輕易冷卻,不要小看你心底那些微存的勇氣和反骨

2020/11/22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1):與情緒相反的行動

文 / Midori Chen
   

我很想分享許多練習各種技巧的心得,由於篇幅的關係,我想分享一個我最常做的技巧和真實例子,就是情緒調節裡的「與情緒相反的行動」,其中也會帶到其他技巧。

2020/10/26

別急著戒酒--由杯中幻影走向點亮未來的路

 文/李先生

社交焦慮解套法寶: 酒


我酗酒的開端大概在十多年前高中的時候,對我來說學校面對人就是種壓力,所以當下想的解套就是喝酒,去霧化社交上的注意力。在當時未成年的背景下只能偷偷帶酒裝在寶溫瓶裡帶去學校,家裡的紅酒也經常失蹤卻不曾被提起。習慣成自然從一個月一兩次到一個禮拜兩三次,從一個過於壓抑無聊的人到一個無厘頭相對受歡迎的人物,只需一杯酒,三十分鐘的時間。雖偶爾還是會出現意外事件,像是考試消失在廁所睡著之類的,但以當時來看這無非是個成功的人際解套。

2020/07/01

青少年高自殺風險的實證治療模式 -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近幾年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自殺行為的治療模式的療效研究逐漸增加。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 Adolescent, DBT-A)的治療效果,迄今國外已有二個獨立的隨機對照試驗獲得了證實。而其他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心理治療則只有一個臨床試驗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療效。

2019/12/06

一個有關友伴與社群的反思…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邊緣性人格的個案,常在一般的人際情境中感到挫折。常覺得不被理解,想要好好交朋友,但卻因突如其來的情緒暴衝,或出現讓人倍感威脅的自傷/自殺行為,而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誼中斷。

2018/08/05

參加一年期辯證行為治療的成長

文/盼盼



剛到防治中心時,我會抗拒治療師。當時的我是一個,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而生氣、失望的小孩。有點被寵壞,使用威脅的句子強迫父母達成我的目的,目的也常被強烈的情緒干擾,使用的方法效果差;價值觀混亂,常常被影響,不能堅定自己所想要的,或所想要的事物根本不存在。總之,是現在的我不忍回顧的狀態,太可怕了,常令人傻眼、倒抽一口氣。

2018/06/13

重複自殺個案家屬工作—辯證行為治療技巧之親友團體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我幾乎隨時都在擔心孩子是不是又傷害自己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才可能讓狀況改善,自己甚至有時候在想,如果我死了,是不是就不用看孩子這樣受折磨……」這是不只一位父母親的心聲,這些家庭中孩子有重複自殺自傷的問題,親人也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