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5):仁慈關愛

文 / Midori Chen 目前我正在練習「仁慈關愛」這項技巧,以及重新建立課本提及的「價值觀」,這世界不會為了我們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同時接納自己的疾病,這樣的改變,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勇敢做自己的主人,這世界也不全然拒絕精神病患,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愛與接納,有些人或許會用「正常」或「不正常」區分生命,面對這樣的論斷,不要望著星空惆悵,瀟灑幽默以對那些偏見即可,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每個人都是主特別的創造,我十分喜愛聖經中所講「彼此相愛,便能掩蓋罪」,因為「愛」能激發很多不可能的事,甚至是奇蹟,請深信這世界一定有人愛著你,就算你認為沒有,也請你一定要活在當下愛自己,成為自己的知己,這樣的請求或許過分,也或許是陳詞濫調,現在看似回頭無岸,不代表未來沒有人在等候你和珍愛你,以上這些是我生病十幾年來,和練習DBT的日子,得到最深層的領悟,從無數的埋怨到無盡的感恩,我的內心終於得到我渴望的平靜,我想祝福天底下,所有精神病患,都能自由翱翔天際,即使受傷太重,現在無法振翅高飛,就先暫停休息一下,浴火鳳凰的那刻一定會到來。

2020/12/18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4):轉念與執意

文 / Midori Chen 暫時離開這誘惑自縊的空間,起身洗澡,專一地淋浴,感受水溫的變化,吹頭髮時,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想起自己的口紅不見了,於是,計劃等下穿好衣服要去附近的屈臣氏,買一支新的口紅,在走去屈臣氏的路上,我聽著快版的英文詩歌,並對嘴跟著唱,轉移自己還是想回家躺床的注意力,到了屈臣氏,寬敞明亮的空間中,有好多個開架美妝櫃位,剛開始有點不想挑口紅想回家,我想想優缺點,我找不出現在選擇回家躺床任何的優點,反而是繼續待在屈臣氏挑口紅此事,有許多優點,而我同時也覺察到我的痛苦指數慢慢在下降,於是有效的做,就是完成我的目標,買一支新口紅,我開始專心口紅試色,每個專櫃的口紅和唇釉的顏色,我都先擦在手上,然後再用卸妝水擦掉,記住哪幾色比較適合我,重覆幾遍後,我完全投入在挑口紅這件事,也沒有任何想回家躺床的念頭,由於有太多專櫃,試色完後,內心糾結一番,終於選出一支口紅,走出屈臣氏,看看手機,才發現自己竟然在屈臣氏待了快兩個多小時,那時的痛苦指數也降到零,在回家的路上,認可自己的努力,自我撫慰買了愛吃的地瓜薯條。

2020/12/14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3):低迷與迷惘中認可自己

文 / Midori Chen 願漸冷的日子,不再有人用燒得痛紅的木炭,替自己取暖

就算你已點火,看似來不及消逝的煙霧,還是有機會逃出創傷和疾病的設局

生命不會輕易冷卻,不要小看你心底那些微存的勇氣和反骨

2020/11/22

畢業病友學習心得分享系列(1):與情緒相反的行動

文 / Midori Chen
   

我很想分享許多練習各種技巧的心得,由於篇幅的關係,我想分享一個我最常做的技巧和真實例子,就是情緒調節裡的「與情緒相反的行動」,其中也會帶到其他技巧。

2020/11/18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何時該把家人納入呢?

文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資深主治醫師劉惠青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中,把家人納入治療是很重要的,因為家庭環境常在青少年失功能行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跟家人一起工作在辯證行為治療架構中有很多種形式,其中之一是把家庭治療納入青少年個別治療的療程內。什麼狀況下我們該考慮這種安排呢?

2020/11/07

中庸之道在青少年及家屬的應用2

文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田曉寧護理師

 

對於有多重問題及自傷行為的青少年該怎麼幫助他們?可以試試辯證行為的中庸之道。

2020/10/26

別急著戒酒--由杯中幻影走向點亮未來的路

 文/李先生

社交焦慮解套法寶: 酒


我酗酒的開端大概在十多年前高中的時候,對我來說學校面對人就是種壓力,所以當下想的解套就是喝酒,去霧化社交上的注意力。在當時未成年的背景下只能偷偷帶酒裝在寶溫瓶裡帶去學校,家裡的紅酒也經常失蹤卻不曾被提起。習慣成自然從一個月一兩次到一個禮拜兩三次,從一個過於壓抑無聊的人到一個無厘頭相對受歡迎的人物,只需一杯酒,三十分鐘的時間。雖偶爾還是會出現意外事件,像是考試消失在廁所睡著之類的,但以當時來看這無非是個成功的人際解套。

2020/08/05

內在之井~~智慧心就像地上的一口水井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常常聽人說要有智慧,要有 EQ,但是要找智慧心,甚至確認就是智慧心,有時並不容易。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公或者讓人不爽的事。但總在發完脾氣,或者很久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有自己不容易的部分,情緒化或是過度理性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把問題擴大化,造成更大的影響。

2020/07/22

2020 辯證行為治療理論與治療策略課程



辯證行為治療(DBT)由 Dr. Marsha Linehan 所創立,是一套融合認知行為、行為科學、辯證哲學及了了分明等概念及技巧的治療模式,有具體明確的治療階段及目標,並且透過四種模組(個別治療、團體技巧教學、個案管理、諮詢團隊)來幫助個案。

已有研究證實 DBT 對於降低邊緣性人格及重複自傷個案再自傷行為有療效,另在使用於藥酒癮、自傷青少年、困難治療的憂鬱以及飲食疾患等複雜性問題個案的治療也都有成效,也有提升治療師的效能感、減低挫折或無力感的功能。由於 DBT 複雜的模組及操作,有興趣的人往往需要花費很多心力,馬偕醫院 DBT 團隊今年將以兩天的課程,透過解說、實務練習及問答,說明完整的 DBT 架構及操作,期待能讓台灣的心理衛生相關從業相關人員更熟悉。

2020/07/15

新手DBT治療師的心得:DBT ─ 從自己做起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吳宜蓉臨床心理師



在治療室中,總是會遇到許多受苦的人們,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故事來到我面前。

他們時常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難以組織自己的行動,而對於新手治療師來說,如果你沒有在生活中實踐,有時候真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理解、給予引導。

2020/07/01

青少年高自殺風險的實證治療模式 -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近幾年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自殺行為的治療模式的療效研究逐漸增加。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 Adolescent, DBT-A)的治療效果,迄今國外已有二個獨立的隨機對照試驗獲得了證實。而其他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心理治療則只有一個臨床試驗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療效。

2020/06/03

壓力與情緒心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壓力會造成不好的化學反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類在原始人的時候,要躲開猛獸的攻擊,所以恐懼造成的化學反應就是戰鬥、逃跑或僵住。這些反應對躲避猛獸很有用。但這種從祖先傳下來的恐懼一直都在,現代沒有猛獸了,所以我們這些恐懼會因為某些原因跟其他東西連結在一起,比如師長的責罵、人際關係或父母的離開,可是在這種情況,這些古老的洞穴人恐懼反應一點用都沒有。我們都以為是周遭環境造成我們的情緒反應,可是有可能是我們先有這些情緒反應在我們身體裡,才對周遭進行反應。

2020/05/06

Marsha 回憶錄讀後感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 極力推薦給 現在深受痛苦的朋友 及 從事自殺/自傷防治的助人工作者。

這是一位從地獄裡出來,發誓拯救其他同樣受苦的人,經過了大小困境,慢慢一步步克服,然後開始打造屬於自己值得活的人生...的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 Marsha(DBT創辦人)的回憶錄。

2020/04/17

在關係中,不委屈自己~

文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田曉寧護理師



一段美好的戀愛關係,是在維持關係跟得到自己想要的同時,仍然能對自己與對方公平一致,對自己誠實,不違背自己的價值觀。

我的一位好友最近跟我抱怨,她擔心男友每週固定到外地出差時會跟別的女生約會,對這段關係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可能戀情仍是一場空,為了減少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也會連繫過去的網友及過去的男友,維持曖昧關係,藕斷絲連,藉由這些曖昧彌補自己的不安全感。

2020/04/10

讓每一次的洗手,都成為滋養自己的正向時刻~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誼杰臨床心理師



在全世界都被新冠肺炎疫情侵擾的現在,洗手成為必要的日常。不知道你會不會有時也和我一樣,不斷地洗手、洗到覺得厭煩!「為什麼我要遇到這種鳥事!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在洗手,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呢!啊,洗太快,洗不夠久病毒會不會還在,要是真的得到了怎麼辦?...」於是洗手變成一種被逼迫、煩悶無趣的儀式,可能聯想到的不是憤怒就是害怕...

2020/04/06

當情緒的語言表達和非語言不一致時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芝帆諮商心理師



昨天在治療室內,聽著個案面露微笑和發出笑聲的陳述著他對於自己的成長遭遇感到傷心難過,我將觀察到的不一致反映給他,而他似乎未察覺到自己的表情。我們談論到這樣不一致的情緒表達影響著聽者對訊息的接收,有時候也影響著溝通的效果和互動後的情緒反應。

2020/04/03

請你跟我這樣做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詹美玉臨床心理師



阿柏是個白淨斯文的男孩,從小成績優秀、彬彬有禮、待人和善,很少看他發脾氣,極難的考卷考了滿分,老師稱讚有加、同學羨慕不已,阿柏也只是輕輕地微笑一下。在同學的眼裡阿柏屬於人生勝利組,擁有聰穎的資質、勤奮認真的精神,備受老師、同學喜愛。

2020/03/27

利用鏈鎖分析找出問題解決之道--【實例篇】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心理諮詢門診中來了對情侶,更具體點說是男方被未婚妻壓過來接受心理諮詢。澄清來訪目的時,女方氣憤地表示男友有嚴重的拖延症,不懂規劃安排重要事項,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常錯過截止時間。這次,居然忘記繳交婚宴訂金,而被飯店取消了預訂,所以婚禮行程需重新更動。男友無辜地表示,最近公司業務多、頻繁加班,又臨時被派到南部出差三天,分身乏術下就錯過繳費時程。女友氣到想跟他分手,但冷靜後想想還是要來解決這個大問題。

我們可透過這個案例來學習「鏈鎖分析」的運用,逐步解析男方的拖延問題,並一同腦力激盪,找出改變問題的可能性。

2020/03/23

DBT技巧運用在自主健康管理14天的經驗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馬藝玶



現在在家裡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人越來越多,這篇文章紀錄一位助人工作者如何把平常所學的DBT技巧運用在之前自主健康管理14天裡...給大家參考

2020/03/20

太早墜入愛河,會讓人變得「邊緣化」嗎??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葉筱玫社工師



有邊緣性人格障礙(BPD)診斷的個案在各種關係上常有過猶不及的困擾。在愛情裡也是:九死不悔的墜入愛河、死生相許、至死不渝;但也常因過程的挫折而生無可戀、生不如死…

2020/03/13

看雅妮的報導有感而發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高爾夫球員曾雅妮,在2020年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及自己「…面臨低潮時,看甚麼事都很負面,練球練到走火入魔,一離開練習場就怕自己打不好,好像要一直看著球打出去是好的才會心安,…太用力的結果往往導致自己受傷,努力做更多不見得適合自己,反而把原本的優點弄壞了…」。「…會很怕別人的眼光……」。

2020/03/06

暴食症的辯證行為治療引導自助的隨機對照研究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吳書儀



近年來辯證行為治療於各項合併或為合併邊緣性人格的精神疾患有大量應用,包括飲食疾患、難治型憂鬱、物質濫用等,本周報告加拿大一篇 DBT 應用於暴食症個案的隨機對照研究:

2020/02/28

小朋友也會使用DBT技巧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個二年級小女孩(化名小娟)跟母親分享的使用技巧達成目標的故事,小娟沒有特別學過技巧,但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在母親的引導下,跟母親分享了這個自己使用技巧成功的片段,身為母親朋友的治療者記錄了這個可愛的片段。

2020/02/14

祝大家鼠年快樂,談到老鼠...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祝大家鼠年快樂!

談到老鼠,史金納(B.F.Skinner)有一個很著名的老鼠實驗。史金納將飢餓的白鼠放於箱內,白鼠在箱內亂跑,活動中偶爾踏上操作桿,會有一粒食物掉落在食物盤內,白鼠就可以吃到食物。白鼠經過幾次嘗試,會按壓槓桿的行為變得非常頻繁。有事沒事不自覺會去壓桿子。也就是說,壓槓桿的行為受到了食物的增強(reinforcement)。

2020/02/07

一位經歷過SARS的護理人員看現在的武漢肺炎-使用DBT技巧因應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張雅玲護理師

圖片出處:freeimages

近日武漢肺炎肆虐,而每當增加一病例,就讓我情緒更加緊繃和焦慮。因為17年前的SARS,我是進入SARS病房支援的護理人員。雖然當時已經是疾病的後期,但在整個過程中,看著疾病對個案和醫護人員的衝擊,那樣的高壓,卻是難以忘記。也因此,現在似乎只要看到、聽到任何人不重視防疫的任何措施,都會讓我莫名的生氣,甚至想破口大罵:你們懂不懂若不守住,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是會有多危險嗎?我們是拿命來救大家的!而這樣的憤怒、焦躁情緒也隨著自己總是一直關注疫情而起伏著,這樣的狀態也影響到了家人,使得家人情緒跟著我不安起來。

2020/01/17

採取和「恐懼」相反的行動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芝帆諮商心理師



當處在生命、健康或福祉受到威脅時,恐懼的情緒會被觸發。採取和恐懼相反的行動可以用來改變恐懼的情緒,這個技巧的使用時機包括「當恐懼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不符合事實時」,或者「隨著恐懼的行動是無效時」(例如:太擔心自己考試無法通過而決定不出席期中考)。

伴隨著恐懼情緒的行動衝動是「逃跑、避開」,而做出和恐懼衝動相反的行動就是「靠近、不躲開」。

2020/01/10

危機生存技巧使用的首要~~辨識危機情境及使用的時機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危機生存的目標是幫助我們在當前的危機情境中倖存而不讓事情變更糟。此技巧是面對痛苦情境的暫時解決之道,能夠抑制衝動而不致讓情況變得更糟。但不是總是使用的技巧,過度使用是有可能會妨礙到問題解決及改變的。

2020/01/03

Dr. Marsha Linehan 小傳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誼杰臨床心理師



Dr. Marsha Linehan(瑪莎.林納涵博士;或譯為:玛莎·林内翰博士、馬莎·林麗韓博士)一手創立起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模式,讓許多受苦於長期自殺衝動與情緒失調的個案有了改變的希望;但多數人一開始並不知道,辯證行為治療是來自於 Dr. Marsha Linehan 個人真實的生命經驗和她獻身於協助這群人的終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