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通用技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通用技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3/14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訓練~初階課程」《Q&A時間》part.3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Q:「有關多重迷走神經,哪些活動可以1.調節交感神經的過度激發(減少戰或逃反應)?2.調節背側迷走神經的困境(脫離凍結)?3.促進腹側迷走神經的激發(促進社交互動與安全感)?」

A:Perplexity AI+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一同回應

2024/04/26

我的狗教會我的事 3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家裡小狗立即的回饋反應很有趣,讓我更願意留心自己做了甚麼。反省與檢討太多的處罰、不良後效、錯誤的增強等,維持了某些我不想要的行為結果;以及如何透過增強、削弱與形塑等原則,來創造改變。另一個有趣之處,是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是如何也被狗所增強與削弱。發現原以為是透過意志力的自主行為,可能也是互動回饋的隨機結果。

2024/03/29

我的狗教會我的事 2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家裡的狗咬人。
一想到狗「調皮搗蛋不受教、可惡!」要罵的同時,「養狗不教人之過,養出既不開心又有攻擊性的狗狗,是要怪誰啊!」就罵不出口了。眼看心中兩股力量亂竄,好,先深呼吸,把評價狗或評價人的聲音放一邊,看看除了這兩極端,第三條路可以怎麼走。

先來觀察狗咬人的行為好了。說不定可以透過辨識狗不同的咬人意圖,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去創造改變:認可狗狗的需求與脆弱性,同時減少不良後效反應。

2024/03/15

我的狗教會我的事 1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家裡來了一隻狗。三個半月大,超可愛。超調皮。
偶而乖的像天使,唯一就是,愛咬東西。
聽說,這個年紀是長牙的時期,牙齦癢,需要咬東西。每隻狗的必經過程。
但尖銳的犬齒咬在身上,可不是好玩的。咬手、咬腳踝、咬褲子;褲子破了,手流血、腳留下刮痕。心想,自己的狗,要忍、要教、要愛。

一天,主人坐在和式墊上,狗跳起來咬了主人的嘴,留下一道血痕!
孰可忍孰不可忍,一時之間,殺狗的心都有了!

2023/02/17

DBT治療師的日常隨筆-談如何跳脫生活困境

馬偕醫院辯證行為治療團隊 治療師
還記得初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時,面對生命中多了這樣的一個角色,一開始我看見的只有限制,我感受到自己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握,經驗到「我的時間不再是我私有的時間」、「我的身體彷彿不是我的身體」、「我的腦袋不再那麼清晰和有邏輯,而我更時常在治療和督導工作中找不到貼切的詞來描述我想傳達的」,種種的一切都讓我困擾。每當我聽到旁人安慰著「孩子大了會越來越好」、「這個新生兒或幼兒階段還算是相對好應付」…,這些話語讓我經驗到的是不認可,因而我感到生氣、孤單又無助。

2022/11/18

生物社會理論運用在家庭互動中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Dr. M. Linehan 在其提出的辯證行為治療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理論:生物社會理論(Linehan,1993)其兩大元素包括: 1(先天)個體情緒脆弱性和 2 (後天)不能認可的環境,及彼此間互動產生的影響。我們來看看所謂不能認可的環境包括那些,家庭的互動如何產生不能認可的反應,及在家庭 DBT 處遇過程中,找尋可以調整的方向。

2022/08/26

鏈鎖分析完就解決問題了嗎?當問題依然未改變時…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黃惠欣臨床心理師
圖片出處: www.pexels.com/zh-tw/photo/1020136/

個案坐下來簡短說著「早上跟先生吵架,很生氣,所以傷害了自己」,這當然不足以概括全貌,事情不會從A點直接跳到Y點的,通常我會邀請個案一起進行鏈鎖分析,來看看其中的環節是什麼,從促發事件到目標事件,中間有什麼想法、情緒、動作…,如何從A點到B點進而最後發展到Y點。

DBT 的鏈鎖分析(chain analysis)中,治療師會邀請個案透過分析,仔細檢視個案行為如何被一連串的環節串起來,進而引導個案瞭解有哪些因素、順序及後果,如何打破行為模式,以形成問題解決方法。

2022/01/28

當行為無效時-鏈鎖分析的應用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周士傑
在會談中,常常遇見一個狀況,有時案主的情緒會如同火箭攀升般上來得很快,好像突然間從平靜無波的小河瞬間湧起了波濤洶湧的滔天巨浪。

我問案主,是什麼事讓你生那麼大的氣呢?通常,我聽到的回答會是,沒有呀!我沒有生氣;或是我不知道,就是好氣好氣!!

2020/03/27

利用鏈鎖分析找出問題解決之道--【實例篇】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心理諮詢門診中來了對情侶,更具體點說是男方被未婚妻壓過來接受心理諮詢。澄清來訪目的時,女方氣憤地表示男友有嚴重的拖延症,不懂規劃安排重要事項,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常錯過截止時間。這次,居然忘記繳交婚宴訂金,而被飯店取消了預訂,所以婚禮行程需重新更動。男友無辜地表示,最近公司業務多、頻繁加班,又臨時被派到南部出差三天,分身乏術下就錯過繳費時程。女友氣到想跟他分手,但冷靜後想想還是要來解決這個大問題。

我們可透過這個案例來學習「鏈鎖分析」的運用,逐步解析男方的拖延問題,並一同腦力激盪,找出改變問題的可能性。

2020/02/14

祝大家鼠年快樂,談到老鼠...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祝大家鼠年快樂!

談到老鼠,史金納(B.F.Skinner)有一個很著名的老鼠實驗。史金納將飢餓的白鼠放於箱內,白鼠在箱內亂跑,活動中偶爾踏上操作桿,會有一粒食物掉落在食物盤內,白鼠就可以吃到食物。白鼠經過幾次嘗試,會按壓槓桿的行為變得非常頻繁。有事沒事不自覺會去壓桿子。也就是說,壓槓桿的行為受到了食物的增強(reinforcement)。

2019/10/04

談邊緣性人格與成長環境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很多個案童年,是生長在一個「無法肯定的環境」(invalidating environment)。

2019/09/27

解決任何問題的選項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辯證行為治療創始者 Marsha M. Linehan 曾提及,當我們生活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幾個選擇,值得我們思考:

2019/08/09

利用鏈鎖分析找出問題解決之道--【理論概念篇】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我們總以為:
期末考被當,是因為老師故意刁難;
上班遲到,是因為昨晚玩手機太晚睡;
和男朋友吵架,是因為他不夠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