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團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團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6/23

辯證行為治療對老年人的情緒調節及死亡焦慮有幫助嗎?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圖片來源:By Noël Le Mire - From en: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Mort.jpg , Public Domain
從很多研究及臨床的介入發現,辯證行為治療在青少年自傷/自殺行為及成人的邊緣型人格疾患、飲食疾患和成癮行為等的治療頗具療效。然而較少文獻提到辯證行為治療在老年族群中的介入成果。之前粉絲頁文章曾經回顧過 Thomas R Lynch 教授在2003年及2007年發表,針對老年族群使用 DBT 治療老年憂鬱症的實證研究,而本文是根據2022年發表在 OMEGA—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的文章「辯證行為療法:對老年女性情緒調節和死亡焦慮的影響(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Effect o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ath Anxiety in Older Female Adults)」(參考文獻 1)整理而來。

2022/09/23

戒癮治療師一定要知道的DBT戒癮技巧設計思維(下)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黃予岑諮商心理師
【Q:請問團體技巧的安排順序是否有什麼理由呢?了解原則平時可能更容易運用。】本文章為回答2021/10/01之DBT辯證式戒癮小講堂線上研習之學員提問。

第一次辯證式戒團體後的優化計畫

  • 第一周主題:辯證式戒癮、鏈鎖分析。
  • 第二周主題:了了分明What、How。
  • 第三周主題:澄明心、替代性叛逆、適應性否認。
  • 第四周主題:危機生存:STOP、TIP。重建新世界:衝動衝浪。
  • 第五周主題:斬斷牽連、社群增強。
  • 第六周主題:危機生存:轉移注意力ACCEPT、五感撫慰、改善當下IMPROVE。
  • 第七周主題:情緒調節:描述情緒、改變情緒:相反行動。
  • 第八周主題:改變情緒:問題解決、總複習和結業。

2022/09/16

戒癮治療師一定要知道的DBT戒癮技巧設計思維(上)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黃予岑諮商心理師
【Q:請問團體技巧的安排順序是否有什麼理由呢?了解原則平時可能更容易運用。】本文章為回答2021/10/01之DBT辯證式戒癮小講堂線上研習之學員提問。

為什麼我選擇 DBT 辯證式戒癮來協助案主戒癮


DBT 辯證式戒癮團體是一個全方位預防復發的戒癮模式,協助成癮案主從了了分明開始活在當下,學習觀察、描述、參與,並且透過不評價來降低對自己成癮行為感到羞愧、罪惡感的經驗/壓力,並透過專一且有效地做來促進戒癮目標的達成。

2021/01/01

辯證行為治療家屬技巧訓練團體的學習心得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蘇子庭 辯證行為治療為情緒受苦的人標誌出情緒失調的概念,來說明那些在努力之下仍然無法克制自己說出傷人的話、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自我傷害行為的人們正在經歷的困難。

情緒失調由生理脆弱性與不認可的社會環境相互增強;人們可能從父母的基因中遺傳負向的易感性,而最早接觸到的社會環境也由家人提供。在瞭解個案的過程中,家庭總是很重要的成分。同時,當一個人進到醫院,連帶著整個家庭受到影響。周遭的親友之中不乏帶有生理脆弱性的人,共同生活在類似的社會環境之中,面對家人的情緒風暴,每一次都是激烈的拉扯,對自己的關注總是只能排在優先順序的後面。難得有一個機會是我們可以把時間留給這些親友,進到他們的世界裡看看他們遇到的困難。

2019/12/06

一個有關友伴與社群的反思…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邊緣性人格的個案,常在一般的人際情境中感到挫折。常覺得不被理解,想要好好交朋友,但卻因突如其來的情緒暴衝,或出現讓人倍感威脅的自傷/自殺行為,而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誼中斷。

2018/06/13

重複自殺個案家屬工作—辯證行為治療技巧之親友團體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我幾乎隨時都在擔心孩子是不是又傷害自己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才可能讓狀況改善,自己甚至有時候在想,如果我死了,是不是就不用看孩子這樣受折磨……」這是不只一位父母親的心聲,這些家庭中孩子有重複自殺自傷的問題,親人也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