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轉移注意力:比較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為什麼她隨便po一張圖就那麼多人按讚,我有這麼多朋友,po文時得到的讚只有幾個……」,「為什麼同事的考績是甲,我每年只拿乙等」

你也常陷入「比較」的痛苦嗎?

2019/12/20

給自己放個短暫的假期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誼杰臨床心理師



提到”假期”時,不曉得你會不會和我一樣回想起經典日劇”長假”中男主角瀬名秀俊說過的一段話(同時腦中自然哼起 久保田利伸 動人的曲子 ”La la la la la Love Song.. ” ^_^):

2019/12/13

生活中的DBT

文/健行者



一個人走在劍潭山步道,隨著呼吸的節奏細細地感受每個腳步。
耳邊時而傳來蟲鳴鳥叫、時而是歡樂的卡拉OK聲,
放下評價,覺察每個念頭,中性地欣賞眼前的景物,
原來人與自然是如此地親近。
在「老地方」吹著涼風,伴著夕照觀看飛機的起降,
隨著風 起飛〜降落〜
人生不也是有起有落,有開心的時候,也有傷心難過的時候。
我們無法永遠地留住歡笑,也無法阻擋痛苦的蒞臨,
何不如實地經驗生命的每個片刻,不執著,自在地做自己!

2019/12/06

一個有關友伴與社群的反思…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邊緣性人格的個案,常在一般的人際情境中感到挫折。常覺得不被理解,想要好好交朋友,但卻因突如其來的情緒暴衝,或出現讓人倍感威脅的自傷/自殺行為,而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誼中斷。

2019/11/29

在情緒大爆走的時候 了了分明地進行痛苦耐受

文/工作家庭兩頭燒的媽咪



雙十連假,醫院沒放假,但小孩沒學校可以去,只好請假自己帶小孩
計畫去小O噹樂園,擔心國道三號大塞車,想說能早出發盡量早出發
跟平常上班時間一樣早起(完全沒有放到假的感覺),先幫中了腸病毒快好還沒好的妹妹熬要帶出去的粥泥放保溫罐
準備要帶出去從滑雪到游泳都需要的衣褲手套道具裝了一個行李箱
(對,記得十月底前去小O噹樂園從水到雪都可以玩得到,帶行李箱拖著走比較不累喔)

2019/11/21

心靈的三度燒燙傷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誼杰臨床心理師

“People with BPD are like people with third degree burns over 90% of their bodies. Lacking emotional skin, they feel agony at the slightest touch or movement.” ― Marsha Linehan

長期不穩定的情緒,突然冒出的強烈憤怒,常會讓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週遭的親友們、甚至助人工作者感到困惑:「平時看起來好好的,卻又可能因為一點小事而爆發到如此地步,到底是為什麼?」

久久理不清頭緒之後,一開始的驚訝、疑惑,可能會漸漸轉向憤怒與指責:「你憑什麼這樣對我!你是故意的嗎!」於是疏遠及關係的破裂一而再的發生...

2019/11/14

校園自殺自傷危機事件處遇的陷阱與預防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一、校園內自殺自傷危機介入的陷阱


自殺自傷是校園危機事件中處理時間最長、處理次數最多、最常以休學做為結束的事件(溫錦真、林美珠,2014)。輔導人員在處理過程中也常遇到困難,例如:覺得自殺危險性不易評估、跨單位的合作機制運作不易(賴念華、鄭鈴諭、許維素、王雨薇,2014)。以上這些困難時常與事件引發的情緒脆弱有關,因自殺/傷個案情緒張力大、處理時間緊迫感強、處理失誤可能有高度的損失(包含生命損失、校方可能面臨輿論與家長的壓力),多方壓力使得介入者的負面情緒負荷強烈、評估便容易出現偏誤(陳秀卿、梁瑞珊、呂嘉寧,2006; Wasserman , 2017),因此處遇也很容易快速進入簡易公式:1.自殺傾向個案 = 威脅+麻煩,2.住院、通知家長、簽署不自殺同意書 = 安全+減少麻煩(修改自丘彥南總校閱,2010)。

2019/11/08

想像治療的應用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Photo credit: "Imagine . in memory of John Lennon ." by Nick Kenric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痛苦耐受技巧中的 “改善當下”(I.M.P.R.O.V.E.) 技巧,是藉由正向的一系列策略來取代負向事件,幫助個案度過危機。其中第一個技巧 “I” 指的是 Imagery (想像治療)。

2019/11/02

DBT初階技巧訓練課程感想-5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蔡惠貞



用過才知道什麼叫做有效!!生活的衝突、情緒的波動、身體的病症和人際的困擾,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在與個案討論許多應對技巧時,還沒有強烈感受到這些方式帶來的效果。

2019/11/01

DBT Q&A 3

Q:請問有一位年長個案時常使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真正的情緒(如:難過、害怕),以致自己無法辨識出自己情緒,除了教導個案逐漸覺察情緒以外,發現個案是很害怕碰觸情緒的,請問該使用DBT中的那一項技巧為優先呢?

回應/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2019/10/26

DBT初階技巧訓練課程感想-4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馬藝玶



每年一度的 DBT 初階課程剛精彩落幕,參與的過程看著台上講師示範著理論知識和應用方法,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累積,豐富經驗的講師們從 DBT 團體帶領個案討論,到大禮拜堂的初階訓練課程的舉辦,從個人經驗分享到現場體驗活動帶領。我在台下抄寫著筆記,在參與活動過程裡嘗試貼近 Linehan 博士的構思脈絡,試圖理解如何幫助個案找出值得活的人生路徑。只是在活動的結尾時,有一位學員在詢問箱投入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問題,提出疑問嘗試釐清 DBT 是否為介入技術較多的學派?

2019/10/25

DBT Q&A 2

Q:在九月份的工作坊,有學員問到「MINDFULNESS」的翻譯,在馬偕團隊翻譯成「了了分明」,也有人翻譯成「正念」,請問為何這樣翻呢? 這兩種翻譯與原文的掌握與認知,有甚麼不同觀點嗎?

回應/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2019/10/21

DBT初階技巧訓練課程感想-3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劉珈均



你有多久沒有活在當下了?又或者,你有多久沒有正視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了?

2019/10/20

DBT Q&A 1

Q:情緒相反行動的內在運作歷程為何?如何能夠有效的做?會否變相的壓抑情緒? 情緒相反的行動,如生氣時輕聲細語,有沒有壓抑情緒的傾向,個案的內在衝突是否會惡化自我概念?

回應/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2019/10/19

DBT初階技巧訓練課程感想-2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莊孔堃



在面對情緒風暴的案主在你面前,你該如何準備好去迎接和溫柔的承接住他/她?在我過去的經驗,常常會接觸有好多自殺/自傷的個案。他們的生命中常伴隨著無奈與困難,在無法戰與無法逃的狀態中,常經驗到那個很失控的自己;或著被環境與系統中困住而動彈不得,生活混亂則是一種常態。看著每一次案主手背交叉著划痕與傷口,都帶著無法言說的生命經驗。我感受到,唯有感覺疼與痛,才能重獲生命的主人,甚至能夠讓自己脫離那個不堪的情緒與暴衝的靈魂,來換取平靜、救贖與安在。

2019/10/18

DBT初階技巧訓練課程感想-1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林蘋



「方法根本不管用,泡冷水很愚蠢!」
這是先前個案對我說的話
那時的我,雖在實習前的職前訓練就知道這是 DBT 裡
痛苦耐受 TIP 技巧之一
但我仍無法在當下與個案辯證
明顯感受到個案的排斥、抗拒
而我也感到有些無力及受挫…

2019/10/11

改善當下 (IMPROVE the moment) 系列-1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Photo credit: "Improve" by Nick Youngso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Alpha Stock Images

DBT 痛苦耐受技巧中的 ”IMPROVE”the moment (改善當下),是以一系列的技巧來改變對自己或情況的評估,包括想像(Imagery)、意義(Meaning)、祈禱(Prayer)、放鬆的活動(Relaxing actions)、一次一件事(One thing in the moment)、假期(Vacations)、鼓勵(Encouragement)。

2019/10/06

2019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 Skills) 訓練初階課程活動報導

於 108年9月28日 至 9月29日 舉行的「2019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 Skills) 訓練初階課程」活動順利成功!謝謝學員們的熱情互動,很開心可以在推廣DBT上盡一份心力。希望帶著這股熱情,我們可以走得長遠、有力。以下是這幾天活動的有關報導:

2019/10/04

談邊緣性人格與成長環境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很多個案童年,是生長在一個「無法肯定的環境」(invalidating environment)。

2019/09/27

解決任何問題的選項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辯證行為治療創始者 Marsha M. Linehan 曾提及,當我們生活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幾個選擇,值得我們思考:

2019/09/20

以辯證行為療法來治療老年合併憂鬱及人格疾患個案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老年人的人格障礙治療,特別是與第一軸疾患(例如重度憂鬱症)共病的人,在臨床上尚未被充分研究。過去文獻已證明,老年人的人格障礙使其他精神病理學的治療複雜化,並且導致人際關係和情緒困擾問題加劇。

2019/08/30

了了分明的與其他人相處,友誼較容易建立及持久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很微妙,從陌生到熟識,需要利用很多不同的溝通方式來慢慢開始建立兩方彼此間關係。無論是情人、朋友、同事,或只是汽車共程時的夥伴,維持良好關係端賴注意另一個人的感受和回應,觀察你們之間的往來過程。

2019/08/16

認可他人的層次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在人際互動中,如果我們想與他人維持關係時,Dr. Marsha Linehan 曾經將認可他人(Validation)分成好幾個層次來思考:

2019/08/09

利用鏈鎖分析找出問題解決之道--【理論概念篇】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我們總以為:
期末考被當,是因為老師故意刁難;
上班遲到,是因為昨晚玩手機太晚睡;
和男朋友吵架,是因為他不夠愛我…

2019/08/02

了了分明技巧訓練的重要性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邊緣性人格(BPD)的人,在他的情感、認知、自我與人際、行為等各個層面,都會經驗到不穩定性。其核心的特徵,被認為是內在的衝動性與情緒失調,這兩個特質與很多外顯的失調行為(包括物質濫用、自傷與人際困擾)都有關連。根據 Dr. Linehan 的生物社會理論,很多的衝動行為(暴食、用藥、自傷),是個案試圖去處理自己過高的負向情緒的無效方式,因此,是情緒失調的行為後果。但也有一些研究有相反的結論,認為衝動性,可能是因為早年的情緒失調而在日後產生行為問題。究竟情緒失調與衝動性,兩者是互為因果或獨立存在,目前仍未有定論。

2019/07/19

讓了了分明幫你戒癮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田曉寧護理師



改變壞習慣很難!戒酒、戒菸、戒藥物、戒暴飲暴食等等,這些成癮習慣都很難改變,一個疏忽又會使我們復發。但復發前可以使用了了分明技巧幫我們踩煞車。

2019/07/08

2019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 Skills) 訓練初階課程



辯證行為治療(DBT)由 Dr. Marsha Linehan 所創立,是一種複合型的治療模式,當中包含了四大類六十幾種技巧,這些技巧就像是治療師的工具包,在處理個案的情緒與人際關係困擾、衝動行為控制以及自我穩定上有很好的療效,對於反覆自殺、暴食症與酒癮個案的治療大有助益。

今年,馬偕紀念醫院辯證行為治療團隊以兩天課程,教導四大類技巧,完整上過此課程之學員,也將可以獲得參與進階課程之資格(詳細資料將於近期公佈於:FB粉絲專頁「華人DBT在馬偕」,以及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之最新消息)。

2019/06/28

DBT團隊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治療高風險/高複雜性個案的治療師也需要被支持,是最初治療者諮詢團隊(consulting team meeting)的設計目的。

2019/06/21

悲傷的人可以使用什麼DBT技巧?(1)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失去了摯愛,就彷彿失去了部分的自己,許多人在喪親、失戀之後陷入了悲傷的心情,無精打采、生活空虛感強烈,即使想打起精神也覺得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我們會感到悲傷是因為曾經深深的愛過、曾經深刻的交流、曾經共享過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

2019/06/14

辯證行為治療是否可以用來治療罹患憂鬱症的長者呢?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承儒



過去的研究證據顯示針對憂鬱症老年人提供抗憂鬱藥物治療以及個別和團體心理治療有一些療效,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對治療沒有反應。美國杜克大學 Thomas R. Lynch 發表在2003年美國老年精神醫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評估辯證行為團體心理治療加上藥物治療的益處。

2019/06/06

與個案一起共舞〜 敬愛的 Marsha 退休了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酒會中許多人分享與 Dr. Marsha Linehan 的生命經驗,提到 Dr. Marsha Linehan 以自己曾經是重複自殺的病人、後來成為科學家、治療師、研究人員的身分,對病人、同儕及後輩,她一再地認可(validate)與鼓勵,如:「我可以做到這些,你就可以做到這些。(I could do it, you could do it.)」、「即便有些時候,事實是這麼地糟糕(sucks),我們還是可以接受它。」...

2019/05/17

用DBT技巧來克服焦慮

整理/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擔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但它是否曾揮之不去、佔據你的思緒,且影響了生活呢?

2019/05/10

DBT技巧概念篇—人際效能(FAST)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人際互動中維持自尊是重要的功課,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忘記自己也需要被尊重,以至於互動後感覺低自尊;有時又把自尊看得太重,變得過度敏感。
這其實也是一種技巧,可以用FAST來提醒自己。

2019/05/02

DBT 與宗教有關嗎?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林穎



春嬌是週末會上教會的虔誠基督徒,她想學辯證行為治療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可是她聽說,DBT 創始人林納涵 (Marsha Linehan) 博士除了是心理治療師外,還是個經過認證的禪師 (Zen master 或 Roshi)。她很猶豫學習 DBT 會不會跟她的信仰有抵觸……

2019/04/26

DBT技巧概念篇—人際效能(人際目標的排序)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葉筱玫社工師



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一股衝動,話就說出去了,害怕傷了關係,也對自己的失控覺得很糟。
或是明明該說的話,卻無法坦然說出,吞吞吐吐,既氣自己也氣別人。
又或為了維繫關係老是隱忍,忍無可忍之後,只能切斷關係不相往來。

2019/03/29

DBT技巧概念篇—情緒調節(PLEASE)上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Photo credit: wuestenigel on Visual hunt / CC BY

DBT的 "PLEASE" 技巧以簡單口訣,衛教身體照顧的重要五大面向。強調藉由照顧身體來提升情緒的復原力。因為失衡的身體會增加負向情緒和情緒心的脆弱性,治療者常藉由英文字首縮寫 "Please" 來提醒個案好好照顧身體。

2019/03/01

DBT技巧概念篇—情緒調節(對當下情緒了了分明)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痛苦的情緒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負向情緒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如果無法全面的改造生活,這些情緒也不會不見,不過,重點在於找到一個新的方向與這些負向情緒相處,它們不會製造太多的苦難,關鍵在於接納,接納痛苦的情緒會減少受苦的感覺。

2019/02/09

DBT技巧概念篇—痛苦耐受(轉念)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林家華護理師



轉念就像是走在一條需要作出選擇的分岔路上,需要一直提醒自己選擇接納的路,同時遠離拒絕現況的路。

2019/01/25

DBT技巧概念篇—情緒調節(問題解決)2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生活中是否曾出現壓力和困難,讓你想要放棄或迴避呢?當我們運用智慧心,確認情緒與事件是符合地,且我們希望可以改變狀況時,這時候,就需要運用「問題解決」的技巧了

2019/01/18

DBT技巧概念篇—了了分明(參與)2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依虹社工師



在你吃東西的時候,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哪兒呢?你是否曾經看著眼前的空盤卻不清楚自己剛剛吃了甚麼?是否因為無聊煩悶而大吃一頓,卻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吃東西?

2019/01/11

DBT技巧概念篇—痛苦耐受(優缺點分析)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詹美玉臨床心理師



晚上情緒低落,希望姐姐早點回來陪伴,line 了姐姐,姐姐說「有飯局會晚一點回家,你先找事情做,自己處理一下情緒」。心裡一直很不爽,因為如果自己有辦法解決就不會找人幫忙了,而且姐姐最近都顧著自己的事不太理我,她一定是覺得我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