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青少年高自殺風險的實證治療模式 -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近幾年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自殺行為的治療模式的療效研究逐漸增加。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 Adolescent, DBT-A)的治療效果,迄今國外已有二個獨立的隨機對照試驗獲得了證實。而其他針對青少年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心理治療則只有一個臨床試驗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療效。

馬偕醫院精神醫療團隊於2006年開始發展 DBT,主要服務的對象為邊緣性人格、重複自殺自傷、或嚴重情緒失調患者。自去年起我們將服務的觸角延伸至青少年自殺自傷行為個案與酒癮患者。在兒童青少年 DBT 的發展部分是由兒童青少年科主任劉惠青醫師帶領的七位兒童青少年醫療團隊,包括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戮力發展 DBT-A。經歷近一年的籌備、團隊成員陸續去美國參訪 McLean Hospital 及每周的團隊會議討論與教材編制,終於在2019年暑假二個月期間首度開辦 DBT-A,內容包括每週二次的團體治療及個別治療、家庭治療等,幫助重複自殺自傷的青少年。此外,王加恩博士等心理師團隊也首度嘗試將 DBT-C 應用在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過去半年多來 DBT-A 諮詢會議持續匯集共識及調整教案,第二梯次的 DBT-A 也即將在今年暑假展開,期望為台灣速食的健保醫療帶來一股清流,將具有臨床實證研究的 DBT-A 發展在台灣可行的治療模式,以幫助更多自殺高風險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