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轉大人」~心智科工作者看青少年的辯證行為治療(下)

文/DBT 青少年治療團隊 in 馬偕紀念醫院 Linehan 的了不起之處,在於她把這些必備能力的項目點出,而且還開發了培養這些技巧所需的治療方式。很少有治療模式可以一次包含到這樣多的項目,而她還把這些整合在同一套治療系統中,這可以讓我們在得知需要某項能力後,有個方向可以去。而這方向,往往也是部分家長心中,所企盼的一條明路。

有時我心裡好奇著,青少年治療中個別教練(couch)的任務在哪裡?

會不會作業單其實是一種協助的形式,而背後的核心精神之一在於,要如何在當前的生命歷程中,找出在「轉大人」所需的能力中,尚有哪些是待發展出來的。關鍵不只在於作業單有無完成,而是透過團體和個別教練的協作,讓他/她發展出需習得的能力。

是否如此,我並不知道?畢竟才剛開始一兩年,或許治療師們就跟發展中的青少年一樣,也還在學習和摸索中。

但這一兩年來,也多少看到一些因情緒失調而無法就學的青少年,透過暑期團體得到了階段性的能力,而後返校或繼續升學。我不敢說之後的路就會一路順遂,畢竟一路順遂反而不是常態,青春期的特性是會持續遇到新的事物與挑戰,但也逐步習得面對困難所需具備的能力。

有時我心裡也祈求著,希望這些苦於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在透過團體具備了部分的能力後,還可以在未來的其它時空環境中,繼續習得其它尚未具備的能力。或再次遇到困擾時,依然有人支持著他/她。

也有幸馬偕醫院在相關的治療上,開始與他們起步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