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暴露療法在辯證行為治療中的應用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輊竑臨床心理師
在心理學領域中,有不少治療方法是以古典制約作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像是嫌惡療法(aversive therapy)、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洪水法或稱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等,迄今已累積大量的臨床實徵證據。而在辯證行為治療當中,也有許多納入暴露療法原則的概念及運用。

除了標準的 DBT 治療模組外,結合 Foa et.al(2007)延長暴露法(prolonged exposure, PE)的 DBT PE 治療模式,對於 BPD 患者在改善 PTSD 相關的情緒、認知、自傷/自殺症狀有更卓越效果(Harned, Korslund, & Linehan, 2014),在社會適應、生活健康品質、及整體功能表現也更佳(Harned, Wilks,Schmidt, & Coyle, 2018)。

然而,即便未執行正式的暴露治療程序,我們還是能從不少 DBT 技巧中,發現暴露療法原則的影子,以下有數個舉例介紹。

「情緒調節」中的相反行動(opposite action)技巧,就是透過採取和情緒衝動相反的表現(包括行為、動作、認知、姿態、身體化學反應),一次又一次,直到情緒改變為止,如此可矯正原有刺激與情緒反應的制約連結。

「了了分明」中的觀察(observation)技巧,強調放大感官的覺察,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同在、但卻不加以回應(不沾鍋方式);描述(description)技巧則是運用文字語言來呈現觀察到的經驗,而非以行動衝動做出表現。

「痛苦耐受」中的配對式肌肉放鬆(paired muscle relaxation)技巧,在痛苦時重覆練習用力吸氣/緊繃肌肉、然後再緩緩吐氣/鬆開肌肉;全然接納(radical acceptance)技巧引導我們用微笑與願意的手,放下執意抗拒與搏鬥,開放地面向現實、全然與之同行。

上述技巧皆透過了暴露原則,來改變舊有不適切的制約連結,藉以修正我們對刺激的錯誤認知或情緒反應。大家可以多多練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