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青少年有時候為了想要管理自己的情緒或行為,也可能用極端的方式對待自己。例如☉小芳說:「…上次我和同學出去好像花太多錢了,我怎麼這麼沒節制、浪費?!我今年都不要再和同學約出門好了!」
在照顧情緒激烈、甚至有有自傷企圖兒童青少年,其情緒、想法、反應往往在這兩極端,或在兩極端間擺盪更為明顯 (Rathus & Miller, 2000;Harvey, 2015) 。
(1)過度寬容vs. 過強控制:「都不管vs管太多」,或「太過放任、太少要求vs. 太多控制、嚴格要求」例如☉小洋媽媽說:「…你去上學媽媽就每天給你零用錢……(過度寬容)」 vs. 「…你要什麼零用錢﹖是不是又要亂花錢?!… (威權控制) 」
(2)過多保護vs.過早自主:青少年依賴或家長過度保護、鼓勵依賴vs.過早獨立例如☉小芳媽媽說:「…妳還小啦,遇到壞人也不知道,媽媽天天去接妳下課就可以了,……」(小芳已經17歲了)(過多保護) vs.「…沒關係啊,妳長大了,妳都自己決定就可以…」(個案可能才10歲) (過早自主)
(3)問題化一般行為 vs. 一般化問題行為:家長對青少年一般行為過度反應、小題大作vs. 對青少年的問題行為過度淡化、忽視。例如☉小芳考試成績不如自己預期有些懊惱,回家進門後「碰」一聲大力關門,媽媽擔心小芳是不是又發病了。 (問題化一般行為)☉小芳和同學在網路上看自我傷害的直播畫面,志樺想沒那麼嚴重,反正不是在割自己就好。(一般化問題行為)
治療師需協助家長透過辯證平衡的觀點,找出第三條道路,即中庸之道(Rathus, & Miller, 2000;Miller et al.,2007b;Rathus & Miller, 2015)。
(1)目標:減少過度寬容,增加權威、規則、教養、紀律;減少威權控制、無效的規定,增加青少年自我決定、獎勵有效行為。
(2)目標:減少過度依賴、增加青少年個體化,漸漸獨立、自律;減少過早自主、增加與他人有效溝通、和他的連結。
(3)目標:減少兩極端、透過心理衛生教育,增加對正常行為的知識與對問題行為的辨識能力,減少把青少年的一般行為視為問題、降低對問題行為的接納度。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有時候想辨識問題行為和一般行為有其難度。家長可以用一些指標,例如會不會到自我傷害、住院、中輟、威脅生命、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結果的程度,或以青少年的長期目標來參照,來澄清是否為問題行為。
參考書目
- 劉珣瑛等(2022).辯證行為治療。台北:五南出版社。
- Fruzzetti, A.E. (2019). 青少年辯證行為治療家長團體手冊。未出版。
- Harvey, P., & Rathbone, B. H. (2015). Parenting a teen who has intense emotions: DBT skills to help your teen navigate emotional & behavioral challenges.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 Miller, A.L., Rathus, J.H., DuBose, A.P., Dexter-Mazza, E.T.,& Goldklang A. R. (2007a).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In Dimeff, L. A., Koerner, K. & Rizvi, S. (Eds.),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Applications across disorders and settings (pp. 245-263). Guilford Press.
- Miller, A.L., J.H. Rathus, & Linehan, M. M. (2007b).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with Suicidal Adolescents. Guilford Press.
- Rathus , J.H. & Miller, A.L., (2000). DBT for Adolescents: Dialectical Dilemmas and Secondary Treatment Targets.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 7, 425-434
- Rathus , J.H. & Miller, A.L., (2015). DBT Manual for Adolescents.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