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

辯證行為治療(DBT)可以有效降低邊緣性人格疾患的自殺行為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 資深主治醫師劉珣瑛



國外研究發現辯證行為治療(DBT)可以有效降低邊緣性人格疾患的自殺行為,馬偕醫院精神醫療團隊於2006年開始發展 DBT,陸續邀請 Marsha Linehan 教授本人及多位美國專家來台教授 DBT 技巧,並有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至美國長期進修 DBT。

2010年馬偕醫院進行一項開放性試驗研究,評估完整DBT治療模式的療效。該項研究所提供的辯證行為治療包括每周一次個別心理治療(50分鐘)、技巧訓練團體(2小時/每周)、電話諮詢與團隊諮詢會議,DBT 療程為期一年。參加該研究的患者共計18位,皆罹患邊緣性人格疾患且近期有二次或以上的重複自傷、自殺行為,患者多為女性(14位),平均年齡31歲(21-46歲),多數單身(72.2%)、失業 (61.1%)。

研究結果發現患者接受一年的辯證行為治療後,顯著地降低自殺想法、自殺行為或非自殺的自我傷害行為、憂鬱症狀與無助感,且生活品質顯著提升。該研究成果曾在2014年荷蘭舉辦的國際行為醫學會的年會中發表。

(註:本研究結果目前投稿中,詳細的數值與圖表不便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