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都知道治療師不是個案的父母,但扮演了過渡期的照顧角色,尤其在治療初期,個案有許多混亂生活議題時,治療師的溫和堅定態度,往往可以將深陷情緒心的個案安頓下來。
幾個核心態度給治療師們參考,也跟DBT的治療態度有互相共鳴之處:
(6)設定合理的期望、採取小步驟:任何行為學派的治療師,必須配合治療時程,將目標化小且具體可行,每週進步一點點,讓個案有信心繼續往前,治療師也不會壓力過大。
(7)提供有限的選擇、設定限制並適時說不:在引導個案進入治療的過程(定向承諾期),DBT治療師開始提供有限的治療選擇給個案,讓個案出於自願、選擇對值得活人生目標有助益的參與治療方式。但整個過程也是提供限制的,尤其是治療時間,完整的DBT治療是必須同時參與個別、團體治療、及配合時間回診等限制。如果個案無法進入這樣的結構,DBT治療師也有拒絕治療的權利,可能這樣的結構並不適合「此時」的個案,但機構也不會因此提供無限制的治療選項給個案。結論是:個案有選擇的自由,但要練習與有限的環境做配合。
(8)建立日常慣例:在DBT中,很強調個案要練習減少情緒脆弱性。良好的日常作息是減少情緒脆弱性的不二法門。個案練習PLEASE技巧,包含按時就醫服藥、吃得營養均衡、避開造成情緒脆弱的物質(如菸酒毒品)、按時就寢及起床、養成運動習慣等等。甚至在Build Mastery技巧裡,我們也鼓勵個案找有點難但可以完成、也想完成的目標,定期讓自己挑戰成功,個案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例如:不敢碰觸陌生人的個案,每週去參加一場桌遊,練習跟陌生人互動,一段時間下來,就會越來越能克服這樣的挑戰。
(9)歡迎錯誤:我們不希望個案因為害怕犯錯而開始說謊或逃避,對於生活中的不完美,鼓勵個案正視並記錄在日誌卡、於治療期間提出來跟治療師討論。長期下來,我們會練就對情緒的耐受力,接納情緒的產生、觀察並描述自己的想法及行為,正視問題並一同討論解決之道。DBT經常強調「檸檬榨出檸檬汁」,將檸檬般酸澀的人生經驗泡製成美味的飲料,豐富我們的人生。
(10)以積極暫停取代處罰:如果多次練習,或者經過了一段時間,個案仍然無法改善干擾治療行為(例如多次遲到早退,未到,或強烈的攻擊治療師等等會降低治療師治療意願之行為),我們也會執行「暫停」給個案跟自己一個喘息空間與時間。提供冷靜期,個案可以運用這些時間來讓自己的感覺好一點之後再繼續投入治療;這個過程注重的,不是懲罰羞辱,而是鼓勵和賦能。
寫到這裡,可以看到,治療師做了很多努力,每次個別治療或團體治療,都在示範這些態度。希望在這些堅持下,個案可以朝自己「值得活的人生目標」一步步前進。
----此為系列文章第二篇,之後還有一篇相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