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都知道治療師不是個案的父母,但扮演了過渡期的照顧角色,尤其在治療初期,個案有許多混亂生活議題時,治療師的溫和堅定態度,往往可以將深陷情緒心的個案安頓下來。
幾個核心態度給治療師們參考,也跟DBT的治療態度有互相共鳴之處:
(1)溫和且堅定:針對目標行為,必須溫和且堅定的推動。
(2)決定做法,然後行動;少說多做,同時也多注意對方的行動而非言語:治療過程難免個案前進又後退,當這樣膠著狀態產生時,治療師要自己停下來反思,哪個行為環節出了問題?分析以後,便要將改變化為行動策略。所以並非碎碎唸,也不是口頭的批判指教,而是直接引導採用行為學派的概念進行。
(3)貫徹執行:包含 (1). 給予問題全部的注意力,(2). 重視個案的感受,直接表達希望引導他前往他要的目標,(3). 告訴個案哪些行為該發生及哪些行為不該發生才能往目標前進,(4). 讓個案參與一同設想解決方案,(5).分享治療師的感受並設定限制,(6).採取行動並貫徹執行。
(4)以機會教育取代懲罰,從錯誤中學習:行為形塑過程,必定不會100%順利,當個案重複無效行為時,治療師不能將自己的失望及負能量倒向個案,需時時提醒自己要有理性,認可個案已經努力做到最好,溫和堅定的,尊重對方,並再次給予對方學習的機會。治療師持續積極參與並幫忙個案學習如何更妥善處理問題,同時保持冷靜、友善、尊重個案與自己。
(5)改善溝通技巧、真正認識對方(認可):認可有六個層次,我們要努力做到最高層次。(1). 治療師練習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個案可以反思自己行為的前因及後果(短期及長期),(2). 練習反映式傾聽,像是一面鏡子將觀察到的個案情緒如實描述反映回去,不帶批評的,長期下來,個案將會開始自己認可,並開始學習。(3). 發展感受行詞彙,DBT有10大類情緒分類,協助個案命名他們複雜的情緒。(4). 在傾聽時保持沈默,引導個案表達。(5). 使用「我注意到」作為陳述開始,這也是讓治療師練習描述,將觀察如實反映,且認可的第一層次就是「注意力」。
寫到這裡,可以看到,治療師做了很多努力,每次個別治療或團體治療,都在示範這些態度。希望在這些堅持下,個案可以朝自己「值得活的人生目標」一步步前進。
----此為系列文章第一篇,之後還有兩篇相同主題喔,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