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我的孩子會考了!!(父母篇)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護理師 張雅玲
當家中有考生時,孩子每天呈現緊繃的狀態,埋首苦讀、準備大大小小的考試。聯絡簿上寫著每天不同的大小考試,自己的心情似乎也隨著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有所起伏。但,明明我也不是考生呀?怎麼心情如此浮躁,總是會想要忍不住問孩子:書念得完嗎?考題做得完嗎?尤其是在看到不理想成績時,更是擔憂起會不會沒有學校可以唸?會不會要到離家很遠的學校唸書?總總排山倒海而來的想法蜂擁而至讓自己的焦慮程度更加升高,相信家中有考生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擔憂。然而,穩定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在面對壓力時提供助力,因此父母如何讓自己情緒穩定就相對重要。我們可以先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再來看看這個情緒是否符合事實,以決定做情緒相反行動或是問題解決,以自己為例:

一、觀察與描述情緒(情緒調節作業單4a P.282):

1.情緒的促發事件(人事時地):是什麼促發了這個情緒?
→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而他自己也不開心,回話時語氣不耐煩

2.脆弱因子:在這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使我對促發事件的反應變得脆弱?
→睡眠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睡不好又要上班時更是疲憊

3.對此情境詮釋(信念、假設、評價)?
→會考成績會不會到時候考不好,如果沒有學校念怎麼辦?

4.臉部和身體改變與經驗:我的臉部和身體有何感受?
→顳顎關節緊繃,忍不住想用力咬牙、身體容易覺得緊繃,尤其是肩膀位置

5.行動衝動:我想做什麼?想說什麼?
→再多買考題、幫忙報名考前衝刺班

6.臉部和肢體語言: 我的臉部表情、姿勢、手勢如何?
→皺眉

7.在此情境下我說了什麼(要具體明確):
→「這些錯的題目都確定問老師了嗎?都確定會了嗎?還是要不要報名考前衝刺班,我們就衝一下?辛苦也只有這幾個月而已」

8.在此情境下我做了什麼(要具體明確):
→因孩子的拒絕而不想理會她,自己生悶氣,不想和任何人說話

9.這個情緒帶給我什麼後續影響(我的心的狀態、其他情緒、行為、想法、記憶、身體狀態等)?
→身體變得更疲憊,胸口悶,不斷想到若真的考不好,會不會要到很遠的學校念書,孩子如果不能承受自己考不好的壓力怎麼辦?和孩子關係變緊繃

10.情緒名稱:焦慮 強度(0-100):30

身為父母對孩子的大考會擔憂、焦慮其實是人之常情,核對自己情緒並未影響到生活,但若放任著不管也容易會因著大考的逼近,可能強度變高到恐懼。因此我試著先調整、做情緒相反行動,如:調節呼吸以改變自己胸悶、身體緊繃狀況,或是做一些讓自己有掌控感的事,像是近期報名了英文課程,讓自己投入在每次的課程(恐懼的相反行動 P.232、P.242)。若覺得情緒強度高到影響生活,也可以來看看自己的情緒是否符合事實,來決定做相反行動或問題解決(情緒調節講義9 P.230)。

親愛的父母們,陪伴孩子是一段漫長過程,讓我們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唯有讓自己穩定,才能陪伴孩子一同面對各種的壓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