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動機的迷思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陳淑欽臨床心理師
“如果你夠愛一個人、如果你找到自己充滿熱情的工作”,那麼你就有動力克服困難,達到目標!這是常見的電影公式,“動機”是一切事情的解方!

實際上,動機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而情緒很容易受到外在事件的影響;感情或事業發展的過程一定會遭遇挑戰和阻礙,情緒也隨之起伏,時而充滿熱情,時而憤恨、挫折、自我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感覺這麼糟,是否表示我還沒找到我的最愛呢?


即便沒有阻礙,情緒強度也是會隨時間削弱,就像是吃第一隻龍蝦覺得非常好吃,吃第二隻覺得還是不錯吃,後面就越來越無感!此時,薯片可能變得更好吃!那麼哪個才是我的最愛呢?

用這樣的角度思考的人,很容易落入常常換(或想換)伴侶、工作或科系的循環中,常常在情緒內耗的狀態。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只靠情緒是不可靠的,《驚人習慣力》作者 Stephen Guise甚至批評只強調動機當的思考是“毒雞湯”,浪漫的想法忽略了動機隨著情緒起伏而改變,過快地暗示個體需要改換目標!削弱了個體的持續力!

因此,當我感受到熱情、經過了思考、確認了目標,例如:選擇了一個科系,或一段關係。那麼,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不要過快地轉換目標,在一個目標上持續地努力「問題解決」一段時間,真實地經驗這個選擇可能的好處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一段時間後再審視自己的選擇是否要調整,可能是比較適合的作法。

如此,我們也會為了減少因為過快下決定後來撐得很辛苦的麻煩,下決定之前也可能會比較仔細地思考,如果一個承諾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投入,哪些因素是我在意的,也會比較謹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