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 陳威辰醫師
如果你曾經觀看過這次巴黎奧運的賽事,你或許會注意到那些眼神無比專注的運動員。無論是李洋、王齊麟打出致勝分、林郁婷快狠準的防守反擊,這些運動員似乎處於一種神秘的狀態中——我們稱之為「Zone」或心流。這是一種幾乎無法解釋的精神狀態,當一個運動員完全沉浸於當下,外界的一切似乎都隨之消失,只有動作與決策變得無比精準且自然。
「Zone」這個詞在運動界中經常被提及。許多頂尖運動員都曾提到他們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進入 Zone,讓他們的表現超乎平常。舉例來說,籃球巨星喬丹(Michael Jordan)就曾描述在一場季後賽中感受到一種「無法阻擋的力量」。他說:「那時候,無論我做什麼,每次出手都像有神助一樣。」這種狀態下,他不再思考每個動作,也不需要分析戰術,而是讓直覺引導他。喬丹的經歷顯示,Zone 並非僅僅是一種表現,而是一種心智狀態,一種與世界隔絕的專注感。
那麼, 要如何達成Zone狀態呢?其實DBT治療強調的「了了分明」技巧與 Zone 有著微妙的聯繫。了了分明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你應該對它的英文對應詞——「mindfulness」不陌生。正如其名,了了分明強調的是一種對當下的覺察,這種覺察並非帶有評判的思考,而是一種純粹的觀察與接納。這不正是運動員進入 Zone 所需要的心態嗎?
當一名羽球好手在比賽中準備接下對手的一記高速殺球,若他在接球前不斷思索「我會不會失誤?」「這個球應該怎麼接?」那麼他的動作必然會變得僵硬且拖沓。這時是他的大腦妨礙了他自然反應的流暢性。而了了分明的心態則恰恰相反,它教導人們放下過度思考,讓心智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對於運動員來說,這意味著完全沉浸於球場上的每個動作,不帶過多分析,只單純地感知身體的反應和周圍環境。
Zone 的神秘之處在於,運動員在進入這種狀態時,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能做出最佳的決策。這與了了分明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了了分明並不是一種刻意為之的狀態,它強調接受當下的一切,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運動員在比賽中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比如突如其來的失誤或對手的強攻。如果運動員能保持了了分明的心態,他將不會被這些外在的變故打亂,而是能迅速適應,回到當下,專注於下一個動作。這種心智的平靜與專注,是 Zone 狀態能夠持續的關鍵。
了了分明的練習不僅限於運動場上,它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適用。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干擾與壓力,我們的大腦經常被各種念頭佔據。了了分明強調的是讓我們學會與當下對話,讓內心保持一種純粹的覺察。不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這種覺察能力都有助於我們面對壓力時更加冷靜,減少焦慮,並且更有效率地完成手中的任務。
對於運動員而言,了了分明不僅是一種精神訓練,更是一種實戰技巧。NBA已經開始將了了分明納入訓練計劃中,幫助運動員提升專注力與心理穩定性(註ㄧ)。早在數年前,頂尖運動員kobe Bryan便由心理學家George Mumford指導在比賽前進行冥想(註二),以培養他們的了了分明心態,從而在比賽中更加容易進入 Zone。這種專注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個人表現,還能幫助整個團隊在關鍵時刻保持穩定。
最終,了了分明與 Zone 建立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上——無論是運動還是生活,我們都在尋求一種與當下合一的狀態,讓身心在當下完全協調。當運動員進入 Zone,他們的表現超越了平常的極限;而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了了分明,我們也能夠更清晰、更有覺察地面對每一個挑戰。這種心智的專注與平靜,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生活中,都是一種無價的資源。
註ㄧ:NBA players turn to medication to find their center, Washington post 2024
註二:Michael Jordan, Kobe Bryant's Meditation Coach on How to Be 'Flow Ready' and Get in the Zone ,ABC NEW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