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DBT技巧運用在自主健康管理14天的經驗

文/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實習心理師馬藝玶



現在在家裡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人越來越多,這篇文章紀錄一位助人工作者如何把平常所學的DBT技巧運用在之前自主健康管理14天裡...給大家參考

紛擾的香港經歷


夫家在香港,今年過年因為中國疫情的爆發,變成一次難以言喻的經歷。往年張燈結彩的濃厚年節氣氛,景色依舊,但早已人事全非,香港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反政府抗爭浪潮,路上隨處可見的憤怒標語、噴漆,以及政府違反民意選擇拒絕封關,種種失能作為也強化了這股不安感受的力度,恐懼情緒比病毒更快人傳人,搶購一空的口罩酒精、超市裡大排長龍的結帳人潮、新聞報導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恐懼肆意的流竄。我說著不太流利的廣東話和太流利的中文,更加容易被誤認為是大陸人,隔著口罩造成人心之間更加疏遠。

相比香港親友普遍的哀聲嘆氣,有一個避風港台灣能夠回家,是壓力環境下的小確幸,但也對香港親友的安危同感到不捨和無力,環境裡的變化,如同海浪一次又一次撲向,我也開始跟著有些緊張、身體日漸緊繃,雖已有盡量避免外出,但身體稍有異狀容易讓我害怕,擔心無法依照原訂飛機返台,所幸一切只是虛驚一場。猶如空城的香港機場也是第一次看見,多項航班都被寫上「取消」,走在機場內看見幾位金髮碧眼外國人刻意大聲咳嗽,看著旅客紛紛迴避而嘲笑,也讓我理智線差點斷線。

回家就像逃難


沿路不斷拿著酒精噴灑座位和雙手,拖著行李廂的痠痛肩頸,身體長時間處在「戰和逃的壓力狀態」,在安全抵達國門、平安返家的一刻才能鬆懈,心中早已五味雜陳,有壓抑多天的不安、憤怒、悲傷、不捨和無力,這種被情緒充斥心裡的感覺讓內心有些不平靜,無法抵抗來自天災,抑或是人禍的惡,直面而來的威脅讓人無助,當逃避不了時,接納並忍受痛苦的存在,耐心等待雨過天晴的彩虹會讓我好一點嗎?

外面環境和內在情緒充斥這一切都太紛擾,我選擇先去洗個熱水澡,其實這是痛苦耐受裡五感撫慰的技巧,比起純粹用言詞理性安撫,更快抵達大腦的路徑其實是感官,運用(視、聽、嗅、味和觸)知覺,試著做一些讓自己舒服,從壓力中放鬆的活動,也剛好可以把外面的病毒一起消滅。平日長時間練習的了了分明,也讓我漸漸有意識地試著活在當下的體驗裡,享受這一刻的愜意,從蓮蓬頭傳來的熱水、冉冉而升的白色蒸汽、伴隨著沐浴劑的香氣,安撫了高漲的情緒。

身體的需求順序從生存、情緒的安頓好後,理智和思考才好慢慢運作。洗完澡我吹著頭髮整理這幾日的思緒,不安來自於比SARS還要未知的病毒,喚起17年前人人自危的記憶、憤怒來自於香港政府的荒腔走板和外國人惡作劇訕笑的畫面、悲傷是小人物的無能為力、不捨是在這場痛苦疾病中家庭分崩離析的新聞畫面,認識親友還在香港生活的擔憂,我這才看見原來身體每一寸緊繃的肌肉、關節裡,盛裝過多壓力,以及想蚍蜉撼樹般的抵抗。

自主管理14天


不得不承認自己身而為人的渺小,在國際疫情鋪天蓋地的肆虐,能做的僅能從自己生活中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為了周圍親友的健康疑慮,我和先生試著遵守符合政府標準的14天健康管理要求,避免外出和每日測量體溫,初期還有些不適應,無法出門的身心悶著慌,還有些想念上班的日子,但慶幸疫情是在手機軟體、科技發達的今日,如果是17年前的SARS恐怕又是另一種光景。

現在的台灣不出門,能夠做的事情依然不少,至少三餐不曾少過,線上刷卡外送、買菜趁機研發新的食譜,偷閒修剪陽台上的花草、偶爾曬曬太陽,了了分明的體驗運用在生活中,享受當下才好迎來災後的重生。這14天的經驗反而意外的發掘自己的潛能,難怪這年頭宅男宅女當道,也漸漸透過這14天的時間安撫了先前慌亂的心境,雖然距離疫情的落幕還是遙遙無期,在這場風雨中也沒有人是局外人,但相信只要我們繼續遵守著標準的防疫建議和健康防護措施,終究還是會迎來雨過天晴的彩虹。

【延伸閱讀】: